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大量悬浮颗粒
A.削弱了地面长波辐射
B.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C.改变了太阳辐射波长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2-15 09:19: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2016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南京的风向是
,与呼和浩特相比,南京的风力较
,判断理由是
。
(2)与北京相比,长沙的空气质量较
,主要原因是
。
(3)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受
天气系统影响,未来其天气变化趋势是
。
(4)该类天气系统可能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的气象灾害有
,其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有
。
同类题2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x轴为水平距离,y轴表示海拔高度,曲线1、2分别表示某地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则下列解析成立的是( )
A. 气温:a>b>c B. 气压:a<b<f<e
C. 气流方向:b→f→g→c D. 降水状况:a>b>c
【小题2】如果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数值的正向变化,曲线1表示该地空气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表示该地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则该地从a—b—c时段最有可能经历的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 B. 暖锋 C. 反气旋 D. 气旋
同类题3
湖泊往往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名片,风光优美,景色宜人。宋代杨万里曾写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苏轼曾在黄州沙湖遇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徽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杭州西湖此时的“风光”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受副高脊影响,晴天多,高温少雨 B. 周围群山葱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小题2】推测苏轼遭遇的这次降雨的形成原因
A.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
B.春季气温回升快,对流旺盛
C.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不稳定
D.东部雨带推移至长江中下游
同类题4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2年1月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4日14时~5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
A.⑤
B.④
C.③
D.②
【小题2】4日14时~5日8时,①地( )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
B.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
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同类题5
读“常见的天气系统(甲、乙)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图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图是暖锋示意图
B.甲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发生在锋前
C.乙图是南半球反气旋
D.乙天气系统的中心气流在垂直方向是下沉
【小题2】下列天气现象与其成因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甲
B.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的台风——甲
C.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的伏旱——乙
D.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乙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常见天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