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晚上更加寂寞。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
B.我不只一次跟同学讲过,要用学语文的方法学语文,可惜同学没有能够正确领会。
C.上面所说的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D.任何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变化往往是缓慢而渐进的,不会千年不变,也不会一蹴而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06 10:42: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余光中先生是时代之子,刚烈且多情:刚烈,出于多难与抗争;多情,因为感恩和包容。他也是行吟诗人,长江上下,海峡西东,长城内外……新大陆他穿过三十多个州,五大洲他走过四十几个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是一个安土重迁的中国人。

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怀疑中国文学殿堂将要为他辟出一席,他的诗、文、论、译,皆心系中华文脉,在艺术上登临超然物外的高峰,开拓了方块字的表现力。他的地位是那么坚固和饱满,经历过那么多兵荒马乱的年代,见证了太多浮游的情感和短促的艺术流星,有这么一支挺立的笔半个世纪屹立不倒,真是中国人的幸事。

(乙)“五千年的这一头还亮着一盏灯”,五千年是中华文化,“这一头”是诗人创作生命此时此地的位置,“一盏灯”在这里当然就是民族文化的传灯人引燃延续的智慧之光了。

(丙)先生说过,“我在《乡愁》里,在对乡愁的抒发中找到了释放、安顿,也获取了支持和力量”。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在先生的创作中,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情感,一种情不自禁的文化孺慕,一种历史归宿感。

【小题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B.安土重迁C.超然物外D.孺慕
【小题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a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人们用“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来形容这段残痛的学术冤案。马老百年后他的墓前有一副挽联写道: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心,深受国人敬重,b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挠,堪为晚辈楷模。

记得卞毓方先生在写马寅初的文章中,曾经写到思想者的命运有三种:一种是与潮流同步,因而最功利,也最稳当,但是之在前,忽焉在后,转瞬就有可能化作 。一种是思想超前半步,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要起大棒申斥,已被社会前进的脚步裁判为真理。一种是思想领先百家,超越时代,注定要被视为异端斜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接纳。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c曹雪芹愤世疾俗,慷慨悲歌;未来的先知思想者或许不会再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因为科学越来越昌明民主,环境越来越宽松包容,    越来越健全规范。但思想者尤其是领先时代的先行者,注定“阳春白雪,和者盖寡”d守真理,仍需要   的品格,需要耐住寂寞甘之如怡的心理定力,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

【小题1】文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功利   异端斜说   (zhān)之在前B.残痛   甘之如怡   (hè)者盖寡
C.竖子   愤世疾俗   (1ūn)起大棒D.申斥   昌明民主   (kè)守真理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的词语或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黄花 法治 我行我素B.明日黄花 法制 特立独行
C.过眼云烟 法制 我行我素D.过眼云烟 法治 特立独行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aB.bC.cD.d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