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神农诞辰纪念日临近之际,一方用磬石雕刻的石碑在神农故里高平市被发现。石碑上有16个篆体字:“华夏始祖,千秋万代,炎黄一脉,共拜神农。”字体修长齐整,线条匀称,笔法流畅,显示出雕刻者_______________的技艺。磬石能敲打出清脆的音阶,用它做成的“磬”在我国古代被奉为尊贵而神圣的乐器,专为皇帝举行国事庆典、宗庙祭祀之用。文字与石碑____,世所罕见。

根据这方石碑的材质档次、文字内容的用词语气及时代风格,有人推测这方石碑是元代皇家御赐的神农祭祀专用碑。这个说法并非______________。高平作为神农故里,神农文化密码星罗棋布,与神农有关的历史遗存数量庞大,“神农城”“神农洞”“神农泉” 等以“神农”命名的地名______________

石碑一般用大理石镌刻,为什么这方祭祀碑选用了有“金声玉振”音质的磬石呢? ( )。据史料记载,神农最早发明了乐器“神农琴”,被认为是华夏民族乐器的最早发明者。有专家经过考证认为,“神农琴”上的五根弦名宫、商、角、徵、羽, 实际上就是中国民族音乐所指的五声音阶。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做出了最崇高、最合适、最特别的褒奖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超群拔类 浑然一体 荒诞不经 不胜枚举
B.超凡出俗 浑然天成 痴人说梦 不胜枚举
C.超群拔类 浑然天成 痴人说梦 俯拾即是
D.超凡出俗 浑然一体 荒诞不经 俯拾即是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神农的历史地位被后人肯定,这方祭祀碑选用磬石就暗含其意
B.选用磬石,神农被后人肯定的历史地位就能体现在这方祭祀碑上
C.这方祭祀碑选用磬石,暗含着后人对神农在历史上的地位的肯定
D.后人对神农在历史上的地位的肯定,暗含在这方祭祀碑选用磬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做出的最特别、最合适、最崇高的褒奖。
B.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做出了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最崇高、最合适、最特别的褒奖。
C.用最好的磐石制作成的祭祀碑,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无疑是做出了最特别、最合适、最崇高的褒奖。
D.用最好的磬石制作成的祭祀碑,无疑是做出的对神农发明乐器这一伟大功绩最崇高、最合适、最特别的褒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08 05:0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 ,单网络的   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张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   )文学原来固有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功能(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愁和叹息,   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 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漏出无奈的眼神。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专职作家大量“死亡”,网络写手   。一个高傲,一个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

【小题1】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孤芳自赏 水到渠成
B.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孤芳自赏 应运而生
C.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顾影自怜 水到渠成
D.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顾影自怜 应运而生
【小题2】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的来回答了。
B.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慢悠悠的“权威”的文学史来回答了。
C.但在浪潮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面前,“权威”的文学史已经由不得慢悠悠的来回答了。
D.但在浪潮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B.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专属品。
C.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而是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D.文学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语言,其实是一种约定俗成,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之中。比如,“荨麻疹”一词的读音,本来应该是qián má zhěn,因其构词是从“荨麻(qián má)”这一植物得来的,但很多人都只“读半边”,所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就将其改成了xún má zhěn,这一读音就经历了从“约定俗成”到“法定规范”的过程。类似的还有顺应大众“________”,这一思维也被运用到了部分成语上。比如“空穴来风”本来是有所根据的意思,却常被误用为“毫无根据”,最后《现代汉语词典》把这两种意思都收录了。于是,“习非成是”就成了汉语“从俗从众”的一个典型过程。毕竟知识都可以几十年一变,文字不妨也_________,跟上时代的脚步,也听从广大使用者的心声。

然而,面对拼音的变化,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接受不了,更认为一些说法损害了作品原意,影响了古诗文的韵律,扭曲了诗歌的意境。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取消jì的读音硬读成qí,不免少了些舒朗和气势,连平仄都不协调了。

可见“从俗从众”,有的时候也会造成不适感。而避免不适感,一方面要从得有理有据,不能将错的硬掰成对的;同时也要________,用既谨慎也开放的态度对待字音演变。毕竟,( )。尊重我们的文字,既要方便当代人________不拗口的日常使用,也要尊重古人挥卷豪放的笔墨,和吟咏动人的长歌。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将错就错    与时俱进    循序渐进    酣畅淋漓
B.以讹传讹    日新月异    亦步亦趋    淋漓尽致
C.以讹传讹    与时俱进    亦步亦趋    酣畅淋漓
D.将错就错    日新月异    循序渐进    淋漓尽致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拼音的变化,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接受不了,更认为一些说法扭曲了作品原意,影响了古诗文的韵律,破坏了诗歌的意境。
B.鉴于拼音的变化,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接受不了,更认为一些说法影响了作品原意,破坏了古诗文的韵律,扭曲了诗歌意境。
C.鉴于拼音的变化,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接受不了,更认为一些说法扭曲了作品原意,影响了古诗文的韵律,破坏了诗歌的意境。
D.面对拼音的变化,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接受不了,更认为一些说法损害了作品原意,影响了古诗文的韵律,破坏了诗歌意境。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言是文化流淌千年的重要根基,也是我们日日挂在嘴边的交流工具
B.语言是我们日日挂在嘴边的交流工具,也是文化流淌千年的重要根基
C.我们日日挂在嘴边的交流工具是语言,文化流淌千年的重要根基也是语言
D.语言是我们日日挂在嘴边的交流工具,文化流淌千年的重要根基也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