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4月16日,北京时间0点,法国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火势熊熊。

159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后,对他们谴责最严厉的是个法国人,这个人就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雨果说:“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打劫,一个放火……他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而现在,因雨果名著而 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这场大火让人 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曾经那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 的记忆。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    ?可惜了,圣母院!可惜了,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被人为践踏。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还带走了文物本身。但愿一场文化之殇,能让世人警醒,重视对文物的保护。文明是脆弱又坚韧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的守护它,尽量延缓它的消逝,传承它的精神。( ),但不论远近,他们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珍惜。我们为百年前圆明园的那场大火痛心,也为今日巴黎圣母院这场大火而痛惜!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圆明园官网 )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名闻遐迩  不由自主 入木三分 扼腕叹息
B.名震古今  情不自禁 入木三分 捶胸顿足
C.名闻遐迩  情不自禁 刻骨铭心 扼腕叹息
D.名震古今  不由自主 刻骨铭心 捶胸顿足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圆明园离我们很近,巴黎圣母院离我们很远
B.文化的象征寄托在每件文物上,圆明园离我们很近,巴黎圣母院离我们很远
C.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 巴黎圣母院离我们很远,圆明园离我们很近
D.文化的象征寄托在每件文物上,巴黎圣母院离我们很远,圆明园离我们很近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物的消失、损毁,不仅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还带走了文物本身。
B.不仅文物消失、损毁,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还带走了文物本身。
C.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还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
D.不仅文物的损毁、消失,带走了文物本身,还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古老文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15 06:3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唐朝数学家僧一行曾研究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围棋总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棋局?那时,围棋的棋盘刚刚从17道扩展到19道,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样貌。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两色黑白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或许正因如此,当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最近几年中击败人类顶尖围棋手的时候,不少科技界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棋 局惊人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   )。于是,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产生了奇妙的因缘。围棋并非一个特例。我们会从全国各地  的“非遗”中,发现它们蕴含的“科学密码”。藏族的唐卡画师从自然界的矿物和植物中采撷各色颜料,令画作历经数个世纪仍然色泽斑斓  雏形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针灸疗法,在人体特定部位进针施灸来解除病痛,如今早已  ,只要稍懂一些排列组合原理,就可以体会到一代代医师建构经络体系的艰难。这些“非遗”瑰宝凝聚成了中华文明的气场与魂魄。除了诸多壮丽的建筑工程和  的史册文献之外,一个个表演或游艺项目,一部部广为传颂的史诗或民间故事,一件件不同材质的手工艺品,乃至人们对世界起源和运转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自然万物的不同态度,共同构成了今天所见的中国。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简(lòu)  演(yì)  含(yùn)
B.采(xié)  斑(lán)  (cú)形
C.追(suò)  施(jiŭ)  魂(pò)
D.宝(guī)  聚(níng)  胳(jīng)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能做得更好,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B.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已经被它“学会”了,而且能做得更好
C.像人一样能做得更好,它已经“学会”了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D.它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而且能做得更好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多彩 璀璨夺目 蜚声中外 卷帙浩繁
B.琳琅满目 璀璨夺目 赫赫有名 汗牛充栋
C.丰富多彩 光辉灿烂 赫赫有名 卷帙浩繁
D.琳琅满目 光辉灿烂 蜚声中外 汗牛充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德国制造”显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130多年前情况刚好相反。

1886年1月20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在刀具上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为了     ,他们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

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把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城的企业倒下了。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   )!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是开始     ,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产品。

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度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 的追求。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自欺欺人  宵衣旰食  精益求精  半斤八两
B.自欺欺人  卧薪尝胆  精雕细琢  不相上下
C.掩人耳目  卧薪尝胆  精益求精  不相上下
D.掩人耳目  宵衣旰食  精雕细琢  半斤八两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和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B.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和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C.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把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将德国产品和英国产品以此区分开来。
D.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把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注明“德国制造”,将德国产品和英国产品以此区分开来。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高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
B.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低价格,不是廉价产品,而是高质量
C.占领全球市场靠的是高质量,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
D.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高质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千年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乘承了中国文化的先驱与精髓。中国文化也因为传统文化的彰显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传统文明的传承与体认,彪炳着在现代性社会里国人对历史的一种认知和阐释,特别是在功利主义洪流大举进犯的文明危机下,常怀缅怀传统文化之心能实现价值观的自我扬弃。无需__________,也无需故作清高,在传统文化符号的推选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影响深远的中国特色“古色古味”。传统文化符号被__________,是好事,至少说明其在开化性的文化发展史中有其立足之地。但我们又应该有所认知,与之相对应的当代文化缺失是我们的____________。无限度的透支传统文化似科已成为一种习惯,在这种习惯中,我们鲜有看到将其托起至扬弃和革弊的层面,对普罗性的大众而言,传统文化成为了万金油——大家都大概了解,大家都为之骄傲,大家都能___________,但对其体认也仅停留在骄傲和谈资的深度。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啃老”行为。传统文化的“中国化”情结根深蒂固,功利主义泛滥,肤浅和偏执文化如洪水猛兽,(   )。这是最需要警惕的。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统文明的体认与传承,彪炳着国人在现代性社会里对历史的一种认知和阐释。
B.传统文明的体认与传承,彪炳着在现代性社会里国人对历史的一种认知和阐释。
C.传统文明的传承与体认,彪炳着在现代性社会里国人对历史的一种认知和阐释。
D.传统文明的传承与体认,彪炳着国人在现代性社会里对历史的一种认知和阐释。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走(   )
A.雅俗共赏   推而广之   切肤之痛   口若悬河
B.雅俗共赏   推崇备至   痛定思痛   侃侃而谈
C.附庸风雅   推而广之   痛定思痛   口若悬河
D.附庸风雅   推崇备至   切肤之痛   侃侃而谈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冗杂繁多,核心文化价值缺失是文化多元化的一种弊病
B.文化冗杂繁多是文化多元化的一种弊病,核心文化价值缺失
C.文化多元化的一种弊病就是文化冗杂繁多,核心文化价值缺失
D.文化多元化,核心文化价值缺失,文化冗杂繁多是一种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