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茵,校舍十分简朴,但是(   )。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   )。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_____。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引人深思。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土山的背后,缓缓地流动着一条小河,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   )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   ),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终生都值得回味的一段读书时光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干二净 当之无愧 依依不舍 如雷贯耳
B.一尘不染 无可厚非 依依不舍 振聋发聩
C.一干二净 无可厚非 流连忘返 振聋发聩
D.一尘不染 当之无愧 流连忘返 如雷贯耳
【小题2】下列在文中空白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磨了不知多少黄昏
B.不知消磨了多少黄昏
C.不知多少黄昏消耗了
D.黄昏不知消磨了多少
【小题3】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书声与清风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B.书声与清风相应和,终生度过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C.在书声与清风里,终生度过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D.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15 05:1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书坛来说,2019年无疑是“颜真卿年”。2018年底江苏人民出版社引进美国汉学家倪雅梅的《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所引起的讨论在书法界________,2019年1月,由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主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大展开幕,又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书法爱好者的目光。平心而论,如果单纯是一次书法界的展览还并不会引起圈外公众的关注,但围绕展览中的镇馆之宝——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核心展品《祭侄文稿》究竟是否该不该“飘洋过海”借出海外巡展等话题,“颜真卿”似乎成了社会焦点。近年来,围绕一位书法界名人的专题展览所引起的社会轰动效应,记忆中还没有哪一次能够和眼下的颜真卿________。不过对于书法界而言,显然更关注的是颜真卿本身。

颜真卿所生活的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作为唐代书法杰出代表的颜真卿自然早已________。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书法史在源头处本来是合一的,但隋唐之后两国________,各自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无论是中国的“宋四家”还是日本的“三笔三迹”,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两位宗师级人物的影响。王羲之和颜真卿代表了中国书法史审美范式的两极,王字中宫收紧,而颜字向外扩张。这两种代表两个极端风格,几乎穷尽了中国书法形式美的可能性。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如火如荼   一概而论   家喻户晓   各自为政
B.如日中天   一概而论   脍炙人口   分门别户
C.如火如荼   相提并论   家喻户晓   分门别户
D.如日中天   相提并论   脍炙人口   各自为政
【小题2】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围绕展览中的核心展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祭侄文稿》究竟是否该“飘洋过海”借出海外巡展等话题,似乎让“颜真卿”成了社会焦点。
B.但围绕展览中的镇馆之宝——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核心展品《祭侄文稿》究竟是否该“飘洋过海”借出海外巡展等话题,似乎让“颜真卿”成了社会焦点。
C.但展览中的核心展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祭侄文稿》究竟是否该“飘洋过海”借出海外巡展等话题,似乎让“颜真卿”成了社会焦点。
D.但围绕展览中的核心展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祭侄文稿》究竟是否该“飘洋过海”借出海外巡展等话题,“颜真卿”似乎成了社会焦点。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源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王羲之和颜真卿,对唐以后两国书法史都树立了典范。
B.就对唐以后两国书法史树立了典范的王羲之和颜真卿而言,他们是中国书法源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C.王羲之和颜真卿为唐以后两国书法史树立了典范,可谓中国书法源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D.就王羲之和颜真卿两位中国书法源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言,他们对唐以后两国书法史都树立了典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2018届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文中写道,只有10%优秀毕业生才能 地去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而剩下的人需要坐着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不管社会把人分为多少层级、打上多少标签,大学师者对所有学生都应 ,没有人格高低之分。如果师者眼里“只有10%优秀毕业生”,怨不得社会对你 。同时,( ),那么大学老师应是社会好风气的源头活水。
有人说,大学毕业典礼是最后一课,可别小瞧了握手、拨穗、合影,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这一课在教室里看校长和优秀毕业生的仪式,对自己而言不完整。同时,学生难免会生出一种学校咋就视我为“可以忽略的沉默大多数”的消极情绪。
大学之道,是容不得师者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哪怕是毕业了,有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学生泯然众人,也不可 ,甚至校庆时只盯着少数几个高官富豪校友。大学守不住这个底线,在大学精神上得了势力病,焉能称其为大学?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水到渠成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另眼相看
B.顺理成章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厚此薄彼
C.顺理成章   一视同仁   口诛笔伐   厚此薄彼
D.水到渠成   等量齐观   说长道短   另眼相看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
B.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是毕业课的百分之百,但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则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
C.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多少分之一的工作,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
D.为某个学生发毕业证对校长而言只是工作的多少分之一,但从校长手中接到毕业证对具体某位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毕业课。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能被毕业生带到社会中去
B.如果带到社会中去的母校的特有气质期望毕业生做
C.如果期望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让毕业生做
D.如果期望毕业生能把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