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为西方世界理解,国人却能心领神会。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有个______的段子是这么说的: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西,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撇开戏谑的成分不谈,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无需_______的宣传,也无需不厌其烦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的幸福画面中。当然,我们不必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______、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在饭桌上被亲友逼问、催婚,为了领压岁钱不停地磕头,凡此种种,都给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添上了不和谐音。因此,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陋习。( )。有人说,不再看春晚是家庭气息淡薄的表现。其实,全家一起看电影或看网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娱乐、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已经变得更自由、更丰富。同理,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_________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的烦恼敢于拥抱新生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新生。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千篇一律
B.耳熟能详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千篇一律
C.家喻户晓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众口一词
D.耳熟能详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众口一词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B.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C.每一个春节的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D.春节的每一个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征也得到了印证 。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同时需要我们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B.同时,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具体行为。
C.我们为了传统的文化生生不息,同时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D.同时,为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6-29 09:0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文字篆刻极佳,有__________之妙。但内容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__________),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妙笔生花  差强人意
B.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
C.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妙笔生花  心满意足
D.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心满意足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