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示意1960—1999年东亚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状况。东亚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夏季东亚季风区的陆地表面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之差。指数大(为正值时)的年份夏季风偏强,我国易北涝南旱;反之夏季风偏弱,我国易北旱南涝。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小题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北方地区降水偏多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1-19 08:07: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据此回答下题:
以上气候因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同类题2
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hPa)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此时北半球是
季。该季节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盛行
风。
(2)该季节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①洪涝②寒潮③台风④泥石流
(3)A处气压名称是
,形成原因是
。
(4)甲、乙两处中,风力较大的是
处。理由是
。
(5)该季节C地的盛行风向标注是否正确
。理由是
。
同类题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主要受到影响因素有
①地转偏向力 ②高低纬度间地面受热不均 ③气压分布状况 ④海陆分布不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4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1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两条等温线数值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
D.地面状况
【小题2】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
D.地形
同类题5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
图,此时南半球为
季。
(2)图乙中低气压中心名称是
,被其切断的气压带是
。
(3)B表示
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4)C表示
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5)季风气候在亚洲东部最显著,而分布在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为
。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