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港珠澳大桥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创造了__________的奇迹:长度最长、施工难度最大、设计寿命最长、创新技术最多……在大桥应用的多项关键技术中,来自中科院的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堕防护法,再辅以原位腐蚀监测的桥基钢管复合桩系列防腐蚀法的解决方案,为保证大桥达到120年的超长寿命发挥了________的作用。因为,钢管桩作为深埋在水面下数十米的桥梁根基,在120年的全寿命周期中无法更换且维护困难,必须确保可靠性,做到__________。

顾名思义,“牺牲阳极法”就是以比被保护金属更容易失去电子的活泼金属为阳极,以被保护金属为阴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理想情况下,在活泼金属被完全腐蚀之前,被保护的阴极构件不会发生腐蚀。在海水、土壤等环境中,比钢铁材料更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有很多,铝、锌、镁等都可以作为牺牲阳极。综合考虑防护效果及材料成本,港珠澳大桥最终选用铝作为牺牲阳极。然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工程人员们又面临了____________的问题。

港珠澳大桥的大部分钢管桩被深深埋入泥下区,如果在泥下区的钢柱外壁布置牺牲铝阳极,施工难度和更换难度都将极大增加。金属所的科研人员独辟蹊径,(    ),以此解决泥下区中更换牺牲阳极难度过大的问题。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擢发难数 不可思议 十拿九稳 前所未有
B.数不胜数 举足轻重 万无一失 前所未有
C.数不胜数 不可思议 万无一失 史无前例
D.擢发难数 举足轻重 十拿九稳 史无前例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的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B.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C.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供的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护法
D.中科院的金属研究所提供了联合运用牺牲阳极法和涂层防栌法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被大胆采用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
B.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被大胆采用
C.大胆采用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
D.摒弃了阴极保护的传统方式,大胆采用在海水区中安装牺牲阳极来保护泥下区的新方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08 12:24: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宝、黛、钗的悲剧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性格 。贾宝玉的性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不愿按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的道路 地生活,十分鄙弃功名富贵及相关的世俗观念。他追求随心所欲,率性自然的生活,把当时知识分子沉迷的科举考试讥讽为“钓名饵禄之阶”,又把那些追求功名仕进的人痛斥为“国贼”“禄蠹”,进而认为那些武官文臣以至一切男人,都不过是“须眉浊物”。他断定“凡山川目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此,他极力赞赏那些聪明灵秀的女子,声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种种偏激思想既反映了他作为贵族公子的生活情调,又表现了他虽然幼稚、却很执着的清高脱俗的意识。所以。当薛宝钗、史湘云等女孩子也劝他致力功名,宝玉感到特别痛心。他觉得好好的清白女子,也学得 ,是“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也正因为如此,他倾心爱恋才情洋溢、 的林黛玉。

《红褛梦》的情节主线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小说家的幼稚、肤浅,因而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塑造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博大精深的《红褛梦》,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也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第一回的这首诗,(  )。翻开《红楼梦》吧,让我们走进那个奇妙的艺术世界。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息息相关    循规蹈矩   沽名钓誉   孤芳自赏
B.休戚相关    因循守旧   好大喜功   孤标傲世
C.息息相关    循规蹈矩   沽名钓誉   孤标傲世
D.休戚相关    因循守旧   好大喜功   孤芳自赏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而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塑造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B.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C.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塑造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D.因而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是作者对后世每一个读者的诱惑,也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
B.既是作者对知音的诱惑,也是作者对后世每一个读者的期待
C.既是作者对后世每一个读者的期待,也是作者对知音的诱惑
D.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也是作者对后世每一个读者的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