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拯救世界、改造世界,深刻地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徳与伦理。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 )。《流浪地球》看似   ,实则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   的时代。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     的宇宙中。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马当先 养精蓄锐 千变万化 一望无际
B.异军突起 厚积薄发 日新月异 广袤无垠
C.异军突起 养精蓄锐 千变万化 一望无际
D.一马当先 厚积薄发 日新月异 广袤无垠【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A.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的思考
B.它用中国智慧选择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深刻地作思考
C.它用中国智慧选择拯救世界、改造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的思考
D.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拯救世界、改造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深刻地作思考【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幻电影离不开生长的土壤,文学艺术也不例外
B.文学艺术离不开土壤的生长,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C.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D.科幻电影离不开土壤的生长,文学艺术也不例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09 07:49: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传播事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必须时刻抓紧抓好。可以说,一种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传播能力,而且取决于其思想内容。改进话语方式。加强新时代文化传播,要立足鲜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贴近中国和世界发展实际,深入研究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既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又促进传播话语大众化。善于运用人民群众    的方式,增强语言的人文情怀,让人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

优化传播形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如 般涌现出来,在宣传党的主张、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高传播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促进文化传播。信息时代,(    ),谁就可能会    。 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传播的效果直接取决于讲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故事载体、采取什么样的讲故事方式。这提示我们,加强文化传播,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用心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事,    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种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是取决于其思想内容,而是取决于其传播能力。
B.一种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不仅取决于其思想内容,而且取决于其传播能力。
C.一种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不仅是取决于其思想内容,而且是取决于其传播能力。
D.一种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是取决于其传播能力,而是取决于其思想内容。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雨后春笋  家喻户晓  潜移默化
B.喜闻乐见  雨后春笋  声名远播  潜移默化
C.脍炙人口  多如牛毛  声名远播  耳濡目染
D.喜闻乐见  多如牛毛  家喻户晓  耳濡目染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谁的故事能打动人,就能拥有更多受众,实现更好传播
B.只有你的故事能打动人,才能拥有更多受众,实现更好传播
C.谁的故事能打动人,他就能拥有更多受众,实现更好传播
D.谁的故事能打动人,谁就能拥有更多受众、实现更好传播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_________,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_________。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时至今日,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成果变得越来越科学,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看作是此前研究的拾漏补遗。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_________,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_________,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对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C.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D.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对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中国于1998年引进
B.1976年这本书被出版,翻译成了各种文字,中国于1998年引进
C.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
D.1976年这本书被出版,翻译成了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易之论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顺藤摸瓜
B.不易之论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抽丝剥茧
C.金科玉律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抽丝剥茧
D.金科玉律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顺藤摸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