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日本某地(36.6°N、 136.7°E、 海拔 26m)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题2】该地冬季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多地形雨
B.台风影响
C.低压控制
D.盛行西风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1-16 10:06: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亚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近年来两河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至中下游流量骤减,影响了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
(1)分析德黑兰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阿拉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类题2
形成欧洲西部气候东西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东西部所处气压带和风带不同
B.纬度不同
C.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D.地势高低不同
同类题3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甲、乙两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到 ( )
A.迎风坡的影响
B.纬度的影响
C.洋流的影响
D.经度的影响
同类题4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甲国因历史开发原因,河流下游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形成了干旱的气候,并使得降水分布也显得很异常。右图是左图中M、N两地区的年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M、N两地降水量的异同,并写出影响降水量差异性的主导因素?
相同点:
不同点:
主导因素:
(2)印度河上游河段径流量大于下游河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图中P区域,是传统的灌溉农业区,以种植棉花和小麦为主,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3)针对P区域生态问题提出相应的三项治理措施。
同类题5
某地中学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观察发现该月正午太阳均位于正南的天空,该月日照时数平均约170h,某同学在该地区域图中画出两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并标注出相应的数值。其中图幅、该月所在季节、等值线数值大小判断理由均正确的是( )
A.甲图 冬季 山地西南坡为迎风坡,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少
B.乙图 夏季 山地东南坡为背风坡,阴雨天气少,日照时数多
C.丙图 夏季 气压带风带北移,山地南坡迎风坡,日照时数少
D.丁图 冬季 山地东北坡为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少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
气候类型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