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17日电,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千乘一号01星”“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该火箭是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火箭总长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200公斤。该火箭是我国目前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但运载效率却很高,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等特点。
新华社柏林8月31日电“丝路映像——中国时装艺术精品展”30日晚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驻德使节及当地时尚界、文化界100多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举行了由中德两国模特共同演绎的T台中国华服秀。走秀服装以京剧元素为灵感,以京绣为主要制作工艺。“丝路映像”展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创立的优秀品牌项目,已先后在新加坡、日本、毛里求斯、俄罗斯等国亮相。展览以衣为媒,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将持续至9月16日。
以前中国就像是一个“世界塑料垃圾桶”,包括法国在内的很多西方国家将大量塑料垃圾运到中国,交给中国人处理。然而,自2018年1月中国实施“洋垃圾”禁令后,法国企业开始强迫自身创新,研发垃圾回收的新方法。法国对苏打水瓶、饮用水瓶等“硬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做得很好,但对包装塑料、塑料膜等“软塑料”垃圾的再利用却基本毫无对策。中国举起环保大旗让法国企业行动起来,法国马恩省一家名为“金凤蝶”的垃圾回收企业就开发出一种可将软塑料转化为塑料颗粒的技术。“金凤蝶”负责人勒比高表示,目前英国、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均不掌握软塑料回收技术。“我们要感谢中国!”法国RTL电台24日以“中国如何逼法国革新垃圾回收”为题,对中国拒绝洋垃圾的环保政策表达了谢意。到2021年,法国会对20%包装使用再生塑料的企业提供财政奖励,这会极大促进塑料颗粒的循环利用。该台表示,法国能在这条渐进但是光明的环保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我们当然要感谢中国”。
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数款包括“数字文物库”在内的数字产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挖掘数字文物的新价值。据介绍,“数字文物库”在公开186万余件藏品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首批精选了5万件高清文物影像进行公开。未来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刷新,满足故宫文化爱好者和专家学者欣赏、学习、研究文物的需求,也将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支撑。此外,官网全新改版上线的“全景故宫”已涵盖故宫所有开放区域。打开网页,壮美的紫禁城尽收眼底;未来,“全景故宫”还将通过记录不同季节、天气、时间的故宫,为古建筑打上“时间的烙卬”。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专家日前介绍了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步态识别:只看走路的姿态,50米内,眨两下眼睛的时间,摄像头就能准确辨识出特定对象。
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永祯介绍,虹膜识别通常需要目标在30厘米以内,人脸识别需在5米以内,而步态识别在超高清摄像头下,识别距离可达50米,识别速度在200毫秒以内。
此外,步态识别无需识别对象主动配合,即便一个人在几十米外带面具背对普通监控摄像头随意走动,步态识别算法也可对其进行身份判断。
步态识别还能完成超大范围人群密度测算,对100米外1000平方米1000人规模进行实时计数。这些技术能广泛应用于安防、公共交通、商业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