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图回答:(16分)
(1)A表示
作用,其强弱与
有关。
(2)B表示
辐射,D表示
作用C表示
作用
(提示:图中A、C、D字母表示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
(3)E表示
辐射,它对晚上的气温高低影响比较大。
(4)如果大气吸收的热量大于支出的热量,就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全球气温有上升的趋势,请根据上图信息,说说这一原理的形成原因?(两点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4-01-18 10:20: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地球上较大尺度大气活动中心的气流运动示意图(下图),回答下题。
甲、乙两地均位于30ºN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
B.甲乙均是由热力原因形成
C.乙地炎热干燥
D.甲地温和湿润
同类题2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致为
①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 ②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 ④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同类题3
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箭头①
B.箭头②
C.箭头③
D.箭头④
【小题2】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a.箭头①增强 b.箭头②增强 c.箭头③增强 d.箭头④增强
A.abc
B.bcd
C.ad
D.bc
同类题4
读“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表示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丙表示__________,丁表示__________。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请解释原因。
(3)请用地理原理解释“高处不胜寒”。
同类题5
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这是为了
A.增强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B.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
C.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
D.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