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谚语,虽然大多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但对我们的生活却很有指导意义,比如“
①
__________”就是如此。这里说的“百步走”是指散步,
②
__________,因为,它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需要注意,“饭后”
③
_____,而是指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9-11-12 10:5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话语情境,在语言表达方面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主持人得知采访对象的父亲刚刚因病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节目采访)
B.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学生紧握老师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违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师生相见)
C.在某名作家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王老师,垂读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博客留言)
D.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校园新闻)
同类题2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元旦来临,好朋友给我送来一张新年贺卡,我只好笑纳了。
B.近年来研究明清小说,完成拙作一本,恳请舍弟不吝赐教。
C.见到新朋友,你对他说:“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
D.今天能够聆听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同类题3
下面是不同时期较为流行的寒暄语,请探究这一语言的变化在内容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和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并将探究结果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上世纪70年代:“你吃饭了吗?”
(2)上世纪80年代:“你下海了没?”
(3)上世纪90年代:“你找到工作没?”
(4)本世纪初期:“你买房了吗?”
内容变化的特点:
折射出的心理:___
_ _
_
同类题4
下面是某校文学社的一则通知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我社邀请了著名作家×××到校开办文学创作讲座,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前来垂询。在各位拙作修改和发表方面我们将不吝赐教、鼎力相助,并惠赠《文学写作指南》一册。
同类题5
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4分)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纳的新词充分反映了近几年来涌现的新概念和新变化。例如,源自西方的“母亲节”“情人节”等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低碳”“减排”“二手烟”等词反映了
①
;“北漂”“草根”“香蕉人”“蚁族”等词反映了新的社会群体的涌现;“埋单”“搞掂”“忽悠”“嘚瑟”等词反映了
②
。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语段应用
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