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区
①
②
③
④
年平均气温(℃)
11.6
23.5
2.6
18.3
≥lO℃积温(℃)
4140
8200
2800
6500
年降水量(mm)
683
1980
538
1350
【小题1】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A.①地——华北平原
B.②地——云贵高原
C.③地——塔里木盆地
D.④地——海南省
【小题2】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A.热量不足;春小麦
B.水源短缺;棉花
C.光照不足;水稻
D.降水少;甜菜
【小题3】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B.②地含沙量最大
C.③地冰期最长
D.④地汛期最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4-09-01 05:04: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两幅大气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A.时间尺度不同
B.空间尺度不同
C.成因不同
D.气流性质不同
【小题2】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
A.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B.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C.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D.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
(1)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与全球气温两者基本呈现________(正或负)相关关系。
(2)从图乙看出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________效应。
(3)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3点)
同类题3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图中A地区)进行相关地理资料的收集,请你帮助完成如下内容。
(1)从风向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冬季盛行________风,夏季盛行________风,季风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四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其中能代表A地区气候特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同类题4
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
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
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
同类题5
下图中甲、乙两线为北极地区的永久冰冻界与冬季冰冻界,其中乙表示的界线为
(2分)。
描述0°经线附近冰冻界的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6分)。冰冻界的分布可以看出丙港发展航运的优势条件是
(2分)。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