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大气的散射作用
D.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大气的吸收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0-12-22 01:5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人鲍姆加特纳乘坐氦气球从39千米的高空勇敢地跳下,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的自由落体运动。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大气垂直分层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对流层
B.②—电离层
C.③—平流层
D.④—臭氧层
【小题2】鲍姆加特纳起跳时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小题3】鲍姆加特纳在降落过程中,气温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再升高
D.先升高再降低
同类题2
读青海省某县2018年12月12日—15日气温变化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日期
白天
夜晚
天气
风力
最高气温
天气
风力
最低气温
12日
晴
微风
8℃
晴
微风
-17℃
13日
晴
微风
4℃
晴
微风
-17℃
14日
晴
微风
2℃
晴
微风
-17℃
15日
晴
微风
1℃
晴
微风
-19℃
【小题1】影响该时段气温变化的因素有
①地面辐射 ②弱冷空气 ③强冷空气 ④冰雪融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2】该地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太阳高度大 ②白天气温高 ③大气稀薄 ④云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3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河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的地区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季风
D.地形
【小题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同类题4
盛夏季节,浙江农民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如下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降低白天温度
同类题5
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高度最小的地区是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和两极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