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是浙江某地某日24小时内整点天气状况图,(其中空气湿度是指空气潮湿的程度,可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是指空气实际所含水蒸气密度与同温下饱和水蒸气密度的百分比值)。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日气温变化和原因的表述,其中合理的是()
A.该日气温日较差偏小,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小
B.该日气温日较差偏小,原因是纬度低,而且地处沿海
C.该日气温日较差偏小,原因是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D.该日日平均气温偏低,原因是气压低,气压梯度力小
【小题2】湿度的日变化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能够合理说明该日湿度日变化的是()
A.该日平均湿度偏大,主要受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
B.该日平均湿度偏大,是受亚洲低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增加造成的
C.21点至次日6点时段湿度偏大,主要是由于气温偏低引起的
D.该日14点左右湿度偏低,受反气旋过境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1-15 06:57: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据此完成下题。
“北极变暗”现象,最可能导致北极地区( )
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弱
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弱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同类题2
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下图是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温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分析A地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8分)。
(2)说出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和大峡谷的成因。(6分)
(3)比较B、C两地冬雨量的大小,并利用气压带、风带的知识说明原因。(6分)
同类题3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大
C.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小题2】导致夜间谷地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A.谷地地面辐射强,降温快
B.夜间谷地气流抬升,散热快
C.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同类题4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壌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 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夏季逆湿出现概率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
A.绿洲中心
B.荒漠中心
C.绿洲边缘的荒漠
D.荒漠边缘的绿洲
【小题2】夜晚逆湿出现概率大,原因是夜晚
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
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
C.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
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
【小题3】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 )
A.导致沙漠扩大
B.改善土壤条件
C.加剧风力侵蚀
D.导致降水增多
同类题5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小题2】图中,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③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