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左图、右图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
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
℃,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
℃。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
,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
。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____,风速比荒漠
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
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
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5-03-22 06:0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将海水倒入透明玻璃水箱,在太阳照射下,透明玻璃水箱内温度会升高,从而获取淡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实验过程中,透明玻璃水箱内温度升高,是因为该装置
A.增强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阻挡了水箱内外的热量交换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
【小题2】该实验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①蒸发
②径流
③降水
④水汽输送
A.①
B.②
C.③
D.④
同类题2
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
。 判断依据是
。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
层(填字母),原因是
。
(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
,原因是
。
(4)B层和C层D处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
同类题3
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字母表示岩石类型,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甲、乙代表地质构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表示三大类岩石中的 ______岩,d至c之间的箭头代表 ______作用。
(2)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______,形成的内力作用过程是_________,该处地貌类型是 ______,形成的外力作用过程是_________。
(3)岩浆的主要地是 ______(选择填空)。
A.地壳
B.下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4)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 ______(填数字)增强,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也可能会导致 ______(填数字)增强,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
同类题4
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大气每时每刻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
B.近地面气温高处,空气上升,气压较低
C.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压面向上拱起
D.热力环流与气旋、反气旋一样都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小题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是( )
同类题5
下表为2019年6月19日我国部分城市的气温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表中南、北方城市该日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气象条件
D.海陆位置
【小题2】表中城市该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最明显的是( )
A.北京
B.济南
C.上海
D.福州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