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二 图甲为福建省7月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7月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4分)
(2)根据图乙描述B地气候类型和特征。(3分)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简要分析良好的植被条件对该区域水循环产生的影响。(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5-03-29 01:5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同类题2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 )作用增强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4】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中序号的正确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小题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 )
A.①增强
B.②不变
C.③减弱
D.④增强
同类题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层至地面的距离下限称逆温高度,上下限的温度差称逆温强度。银川市主城区在全年各季中均有逆温层存在。据统计,银川市2013—2015年逐月平均逆温强度和厚度如下图所示。
(1)据上图概括银川市2013~2015的逆温时间分布特征。
(2)分析银川市逆温在秋冬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
(3)说出逆温现象对银川市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同类题4
下面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小题1】图中序号的含义正确的是( )
A.①太阳辐射
B.②地面辐射
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削弱作用
【小题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主要因为( )
A.①增强
B.②较强
C.③减弱
D.④不变
同类题5
图1为2019年1月8日我国某地气温和气压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日,甲地最可能
A.受气旋控制
B.受台风系统影响
C.受冷锋影响
D.位于低压中心
【小题2】与周围地区相比,甲地
A.①较弱
B.②较弱
C.③较强
D.④较强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