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近年来,我国西藏地区积极加大太阳能产品的使用,并相继实施了“阳光计划”“科技之光”“阿里光电计划”等太阳能推广应用和研究示范项目。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西藏地区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的原因有()
①纬度高 ②天气晴朗干燥,光照时间长③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④地势高,离太阳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2】某人使用手机与朋友通话的过程中,信号突然中断,最有可能是受到下列何种干扰( )
A.地球磁场的干扰
B.耀斑活动的干扰
C.X射线的干扰
D.紫外线的干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11-16 10:58: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中排放的CO
2
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土壤呼吸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地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阅叶林一阔叶杂木林一灌木林一草本。某科研团队于8月份实地监测,并绘制了统计图线(如下图)。
(1)概括土壤CO
2
排放量的昼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2)推测红松阔叶林土壤CO
2
排放量峰值高且明显滞后的原因。
(3)简述该山地植被群落发生逆行演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有人认为,由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CO
2
排放量减少,利于缓解全球变暖。试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类题2
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此地大致( )
A.位于90°E,该日日出东南
B.位于90°E,该日日出东北
C.位于120°E,该日日落西南
D.位于150°E,该日日落西北
【小题2】据图判断( )
A.当地时间14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C.该地该日的昼长约为14小时
D.上午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同类题3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小题2】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D.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同类题4
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若在大气层长期滯留,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同类题5
左图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右图是“该兴趣小组绘制的沿该山地一坡面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
A.9:00~10:00
B.21:00~22:00
C.17:00~18:00
D.13:00~14:00
【小题2】由右图可以判定( )
A.降水量随高程增加而递增
B.N点位于背风坡位置,降水量最少
C.P点至N点降水量逐渐减少
D.山顶的M点和山麓的O点降水量大致相当
【小题3】有关图中降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M点降水最多是因为地处迎风坡
B.从O到P降水逐步增多是因为随着海拔上升温度降低,凝结的水汽增多
C.从P到M降水逐步增多是因为随着海拔上升温度降低,凝结的水汽增多
D.从M到N降水逐步减少是因为随着海拔下降水汽蒸发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