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甲笔者曾多次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一次我陪两对外国夫妇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乙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长城在这里呢”!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丙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而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的陶醉”的伟大长城废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
当前,很多电视文艺批评者,对电视文艺脱离生活的现状 ,迎合电视文艺中的某些怪相、乱象,甚至不惜以“广告式”标签进行恣意吹捧,或受制于网络习语、商业思维,再加之 、思想品味不足、美学视界狭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电视文艺批评难以达到审视现实生活、扣准时代脉搏,从而高屋建瓴地揭示电视文艺要旨。
同时,也有些批评者失却了不断创新理论视角和批评方法的动力, 、蹈常袭旧的分析犹如 ,实在难入肌理,或在外来电视作品和影视理论的冲击之下,过度崇尚西方式话语形态,对西方理论的学术热情高于理性思辨,甚至借云山雾罩般的术语、概念等展开批评,却无意在电视文艺作品、批评理论如何走本土化路线方面做系统、全面、科学的探索,使电视文艺批评在建构民族话语体系时产生了方向上的摇摆和迷离。面对这样的文艺生态,( ),批评要适时发现、深入思考、全面剖析创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从理论上引导电视文艺实践朝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