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小题1】
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
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小题2】
A.甲包括水能
B.乙包括沼气
C.乙包括石油
D.丙包括煤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3-20 03:0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和甲、乙、丙三地气候资料(气温曲线、降水柱状)。读图完成问题。(14分)
(1)甲、乙、丙三地最高气温都没有出现在6、7、8三个月,简析其原因。(2分)
(2)比较甲、丁两处河段的流量差异,并简析其原因。(6分)
(3)比较甲、乙两河段的水系特证差异,并指出其影响因素。(6分)
同类题2
在著名的雾淞观赏胜地,由于形成雾淞的原因特殊,因此,当地人们有这样的心得:“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其中“晨看挂”的原因是
A.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雾气和水汽凝结成冰晶而挂历在枝叶上
B.日出前后,天气晴朗,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
C.日出前后,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最美丽
D.日出前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强使得空气中水汽难以散去,增加了雾气中水汽的浓度
同类题3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为了说明某种地理现象,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见下图)。
主要步骤有:①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器皿中,其中一只器皿的外面倒扣一个透明的塑料外罩;②在塑料外罩顶部钻一个小洞,将一支温度计插到器皿的土壤中;将另一温度计直接插入另一只器皿的土壤之中;③将两个器皿放置阳光下,保证其接受同样的光照射,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实验能说明的现象是
A.热力环流
B.地面热容量比较
C.温室效应
D.城市热岛效应
【小题2】实验结论应为
A.无塑料外罩器皿的土壤温度较高
B.有塑料外罩器皿的土壤温度较高
C.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完全相同
D.不确定,无法比较
同类题4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河流上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小题2】图中地区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②正午太阳高度小得多③云层厚,而且夜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⑥
同类题5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影响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多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植被多少
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
D.地表起伏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