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曲线中
A.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小题2】影响③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地势高低
B.云层厚度
C.正午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小题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云量增加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8-26 10:01: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的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位于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小题2】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同类题2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
【小题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小题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小题3】下列叙述中,其气温成因与b处相似的是
A.冬季,我国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漠河附近
B.夏季,我国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
C.冬季,同纬度地区相比,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D.夏季,同纬度地区相比,山区气温低于平原气温
同类题3
李白在《塞下曲》中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和诗中描述的现象有关的是( )
A.大气吸收的①辐射少
B.地面吸收的①辐射少
C.地面吸收的④辐射少
D.大气吸收的⑤辐射少
同类题4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①②③④四地中如果只考虑纬度及海陆分布因素,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若②③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
B.巴西高原上动物数量减少
C.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小麦播种期
D.俄罗斯北部的驯鹿正忙着向南迁移
【小题3】④地被称为沙漠带上的唯一“绿洲”,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势
B.临近海洋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同类题5
以前农民秋冬季节常在田间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其原理是
A.增加太阳辐射
B.增加地面辐射
C.增加大气散射
D.增加大气逆辐射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