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②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在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新了亚洲记录,并且为中国再添一金。
⑤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无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还算差强人意
⑥初春时节的江南,已是嫩草青青,应时的花儿也悄悄绽放,真是春意阑珊,让人陶醉。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27 08:04: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教育的普及、出版的繁荣、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的成本大大下降。“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打开知识视野。因此,若以知识宽度论,今天学子可以完胜过去。然而,广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致“       ”;诱惑少,所以 不断钻研。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 ”的成就。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 的学习路径。
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当前,许多领域深入发展,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芯片技术如何突破?人工智能领域如何推进?东西方文化如何更好交融?这有赖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尽管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面对全球化竞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思维的锤炼。换句话说,一种好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
同时,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在古汉语中,“知”与“识”相连又有别。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更高层级。由知而识,方为智慧。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 )。从路径上说,培养见识,离不开课堂,但也不能囿于课堂,既需要言传,更需要鼓励学生在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过程中去主动领悟与把握。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另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B.而另一方面,具备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C.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就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D.一方面,只有具备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就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韦编三绝 心无羁绊 替古人担忧 细大不捐
B.韦编三绝 心无旁骛 铁杵磨成针 浅尝辄止
C.丹书铁券 心无羁绊 铁杵磨成针 细大不捐
D.丹书铁券 心无旁骛 替古人担忧 浅尝辄止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虽然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B.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尽管常常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C.只要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常常在高等教育,那么培养钻研精神就需要从小抓起
D.尽管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