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
【小题1】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该地发生逆温现象的时间和高度范围为( )
A.5~8点之间,1000米以下有逆温现象,1000—2000米之间也有可能发生逆温现象
B.5~8点之间,逆温现象一定在1000米以下
C.13-24点之间,1000米以下有逆温现象
D.5-8点之外的时间段,一定没有逆温现象发生
【小题2】导致该地发生逆温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日出前后,地表温度低
B.暖低压控制
C.冷锋控制
D.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06 09:03: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其原因是
A.白天、夜间皆为阴天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
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D.大气的吸收作用强
同类题2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2)评价①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同类题3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序号代表含义正确的是
A.①太阳辐射
B.②大气辐射
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地面辐射
【小题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多云的夜晚气温不是很低,主要是
A.②减弱
B.③增强
C.④减弱
D.④增强
同类题4
读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④
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D.大气逆辐射作用——③
【小题2】“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辐射
B.②辐射
C.③辐射
D.④辐射
同类题5
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回答下题。
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
①纬度低 ②距海远,降水少 ③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 ④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