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构建模式,探究地理原理规律、成因和过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该图热力环流模式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图为城市热岛环流,②处不宜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
B.若图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H一定表示陆地,吹海风
C.若为山谷间夜晚的热力环流,则②为山风,山谷H易出现逆温(上热下冷)现象
D.相同高度内,F、G间的气压差大于E、H间的气压差
【小题2】若该图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S线代表地球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④刚开始为南风,其后为西南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形成西风
B.G为动力作用形成的热高压,其成因和性质与极地高气压不同
C.②是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往副极地低气压带的盛行西风
D.②风带一般较干燥,但源于海洋则较湿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17 07:0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下图为温州某地区晴朗无云的白天 500 百帕高空等压面 的海拔高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 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气压状况形成的原因只与冷热不均有关,那么图中 A 地对应的近地面
A.是高压中心
B.盛行上升气流
C.是冷的地区
D.等压面向上凸起
【小题2】下图中,符合温州地区白天情况的是
A.
B.
C.
D.
同类题2
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
A.甲→丙→丁→乙→甲
B.乙→甲→丁→丙→甲
C.甲→乙→丙→丁→甲
D.乙→丁→丙→甲→乙
【小题2】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B.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C.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
D.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
同类题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
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下图所示。在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和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
(l)指出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
(2)推测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特征及理由。
同类题4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含预测)。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
(1)指出1995~202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所处阶段,并说明该阶段的特点。
(2)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画出城郊间16时(近地面和高空)污染物的迁移方向,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可采取的措施。
同类题5
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和海陆之间某时间段近地面气流的变化特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陆地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海洋比热容大所致
【小题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陆风出现的时间约为 ( )
A.6时~8时
B.18时~次日6时
C.8时~16时
D.16时~次日8时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应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