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构建模式,探究地理原理规律、成因和过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该图热力环流模式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图为城市热岛环流,②处不宜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
B.若图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H一定表示陆地,吹海风
C.若为山谷间夜晚的热力环流,则②为山风,山谷H易出现逆温(上热下冷)现象
D.相同高度内,F、G间的气压差大于E、H间的气压差
【小题2】若该图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S线代表地球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④刚开始为南风,其后为西南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形成西风
B.G为动力作用形成的热高压,其成因和性质与极地高气压不同
C.②是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往副极地低气压带的盛行西风
D.②风带一般较干燥,但源于海洋则较湿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17 07:0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下图所示,图甲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乙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 hPa)”。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
A.
B.
C.
D.
【小题2】在图乙中的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飞得最高的是
A.a 地
B.b 地
C.c 地
D.d 地
【小题3】在图乙中的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距离燃放地飞得最远的是
A.a 地
B.b 地
C.c 地
D.d 地
同类题2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城市地区,由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量大,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热传导率很高的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2℃,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材料二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1)请总结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因素。
(2)请在材料二图圆圈处标上高低压(G表示高压、D表示低压),并简单绘制出高、低空等压面;在图中热岛环流路径上用箭头表示循环方向,并简单解释形成原因。
(3)请简单解释热岛效应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明显的原因。
同类题3
下图为我国某海滨地区一日内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的是该地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A.甲为白天,吹海风
B.乙为白天,吹陆风
C.甲为夜晚,吹陆风
D.乙为夜晚,吹海风
同类题4
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正确方向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5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有关该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②地势整体上北高南低
③市中心大气污染不易扩散至郊区
④市中心大气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⑤市中心东北和西南方可能是该市人口和工业的密集分布区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应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