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小题2】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2-13 08:0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麓始终大于山顶
B.9~12月山顶一直减小
C.垂直变化7月最大
D.垂直变化11月随高度递减
【小题2】该地太阳辐射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其主要原因可能为8月()
A.晴天多
B.白昼长
C.太阳高度大
D.阴雨天多
同类题2
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城郊一个小型大棚蔬菜生的模式图,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理论上,工作门打开时,门槛处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般应
A.向南
B.向西
C.向东
D.向北
【小题2】春节期间,大棚内的蔬菜上市时,b处附近的蔬菜长势明显不如a处,但口感却优于a处,原因是
①a处土壤条件好 ②b处水分条件好 ③a处热量条件好 ④b处温差大 ⑤b处温度高
A.③④
B.②③
C.④⑤
D.①⑤
同类题3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图。甲区域为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值区,但同时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最丰富地区;甲区域南部国家尼泊尔在2015年4月发生了8.1级强地震,造成巨大的损失。乙区域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但因其昼夜温差大,生产的哈密瓜、葡萄等水果质量上乘,远销国内外。
(1)简述甲区域夏季平均气温低的原因。
(2)简单说明甲区域南部地震多发的原因。
(3)概括甲区域和乙区域的耕地分布的共同特点。并说明其灌溉水源的主要补给方式。
(4)请说出乙区域的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地貌类型。
同类题4
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甲>丁
D.丙>丁>乙>甲
【小题2】若该模式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则()
A.甲地表示郊区
B.乙地表示城市
C.④的风向是由城市吹向郊区
D.④的风向是由郊区吹向城市
【小题3】若该模式图表示“中纬大气环流示意图”,则甲处代表的气压带为()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同类题5
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对此系统所计算出来的热量收支差额,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射到宇宙空间去的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下图为“非洲地区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单位:卡/厘米2·分钟)”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地气系统中的地面长波辐射
A.收入主要来自于大气逆辐射
B.支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表植被状况
C.云厚越厚地面长波辐射越强
D.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
【小题2】造成甲乙两地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拔高低
D.沿岸洋流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