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关于图中气温、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C.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小题3】“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甲地的形象写照。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上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1-11 08:39: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⑴若甲图表示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A、B处近地面,则B气压带名称为
,则A气压带名称为
,①风带的具体风向为
。
⑵若甲图表示海陆风,A、B处近地面,海陆间气压形势如乙图所示,则A为
(陆地、海洋),则B为
(陆地、海洋)。若乙图表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的气压分布情况,则此时北印度洋季风环流为
时针运动。
同类题2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单项选择题)。
(2)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_____(单项选择题)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3)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单项选择题)。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4)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_____,试比较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
同类题3
关于城市出现的“热岛效应”的描述,其实早在宋朝,诗人陆游就已在诗文“城市尚余三伏热,袱光先到野人家”中体现了这种现象,这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真知.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能够证明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密切的依据有
A.阴天热岛强度日变化较小
B.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C.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D.晴天热岛强度大于阴天
【小题2】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减轻热岛效应的有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缩小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D.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
同类题4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40平方千米,是我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读下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气象观测站8月气温日变化比1月的小,试分析其原因。
(2)分别指出6月a气象观测站白天和夜晚的最大风频,并分析其原因。
同类题5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读“某时刻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小题2】图示湖水面萎缩导致
A.湖陆风消失
B.湖陆风增强
C.陆地昼夜温差减小
D.陆地湿度下降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