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量称之为土壤热通量,正值表明土壤获得热量,负值表明土壤丧失热量。下图示意7月份某地不同深度土壤热通量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地表至地下40cm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的
A.吸热量增加
B.散热量增加
C.日温差减小
D.日均温减小
【小题2】影响地下l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地势高低
D.植被覆盖
【小题3】土壤温度日较差即一天中土壤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土温日较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面热收支状况(如土壤热通量大小)和土壤热特性,下列关于土壤温度日较差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浅色土壤大于深色土壤
B.干土大于湿土
C.阳坡小于阴坡
D.平地小于凸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5-01 02: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左图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由图可知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小题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小题3】如果全球变暖呈现持续趋势,我国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
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
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
D.1月0℃等温线将南移
同类题2
右图为我国东部平原某地区某日气温随空间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
A.从时间上看:T
1
、T
2
、T
3
依次为10:00、13:00和15:00
B.从空间上看:①②③依次表示耕地、林地和水域
C.从水平气流看:①地和③地流向②地
D.从垂直气流看;②地下沉,①地和③地上升
【小题2】图中所示时刻,叙述正确的是
A.T
1
时刻:①地和②地气压差异最大
B.T
2
时刻:②地和③地热力环流最强盛
C.T
3
时刻:②地和③地气温差异最大
D.T
2
时刻:空气质量最差
同类题3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
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根本能量是
。
(2)在晚秋和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图中字母
表示的作用弱。
(3)晴天温差比阴天
。(大或小)。
同类题4
杭州某学校一兴趣小组选择晴天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水和沙土,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前25分钟烧杯都放在室外,后25分钟把烧杯都拿回室内,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最后将这些数据绘制成右图。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有关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1代表水的温度变化
B.曲线变化可知沙土的比热容比水小
C.曲线2代表沙土的温度变化
D.曲线变化可知沙土的比热容比水大
同类题5
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的正确连线是
A.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大气的反射作用
B.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大气逆辐射作用
C.雨后晴朗的天空格外蓝——大气的散射作用
D.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感觉凉快——大气吸收作用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