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小题2】关于图中气温、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C.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小题3】“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甲地的形象写照。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上升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9-24 02:17: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贝加尔湖每年1-5月结冰,冬季多大风,有两个奇迹:一是冬季平均气温为-38℃,但冰下的水温与夏季几乎接近;二是湖岸沙滩边有一片松林,根部裸露在地面以上2-3米,当地人称为“高跷树”。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贝加尔湖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主要原因是
A.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冬季阳光穿过冰层,冰下产生温室效应
C.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D.海拔高,湖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很小
【小题2】“高跷树”根部露出地面很高,推测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土层浅薄,增加树身的稳定
B.气候干旱,利于根系吸收更多水分
C.风大浪大,根部土壤被侵蚀
D.气温低,冻土厚,根部难以深扎入土
同类题2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有专家估计,到 21 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 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小题2】如果全球气温持续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
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
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
D.一月 0℃等温线将南移
同类题3
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甲>丁
D.丙>丁>乙>甲
【小题2】若该模式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则()
A.甲地表示郊区
B.乙地表示城市
C.④的风向是由城市吹向郊区
D.④的风向是由郊区吹向城市
【小题3】若该模式图表示“中纬大气环流示意图”,则甲处代表的气压带为()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同类题4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
B.③小⑦大
C.①大③小
D.④大⑥小
同类题5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②—④
【小题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减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增多
C.地面吸收③辐射减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增多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