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石家庄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作物品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
【小题2】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昼夜温差小
B.夜间多云
C.强风
D.大气逆辐射弱
【小题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将棉花试验田喷水浇湿。与不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相比
A.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增加
B.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C.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不变
D.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滞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2-07 06:1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发生在白天,大气逆辐射出现在夜晚。
同类题2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P”,图P是图N中的A层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图P中1、2、3、4、5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_______。
(2)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处。
(3)若图P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___(海洋或陆地);若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___(城市或郊区)。
(4)若图P表示的是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
(5)在A、B、C中,飞机最适宜飞行的是_____层。
同类题3
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同类题4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地(甲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地(乙地)二十四节气的平均日照时间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立秋日(8月8日)前后乙地日照时数大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白昼时间长
B.降水量少
C.太阳高度大
D.海拔高度低
【小题2】下列节气中,甲地气温最高的是
A.立夏
B.大暑
C.夏至
D.处暑
同类题5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如图所示),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树木涂白的主要目的是
A.防虫、防冻
B.整齐、美观
C.减少树皮水分蒸发
D.延长树木的寿命
【小题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A.降低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
B.减少地面长波辐射
C.延迟树木萌芽和开花
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