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华北平原的农民在秋季晴朗的夜晚经常在田间用干燥的牛粪、草皮一起燃烧,产生滚滚浓烟。这样做的作用是
A.有利于削弱太阳辐射,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
B.有利于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起增温作用
C.浓烟起反光镜的作用,将部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
D.浓烟使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起保温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2-25 11:0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太阳墙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A.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风能
D.太阳辐射
同类题2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乙地气压比②处低
D.甲地气温比乙地高
同类题3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常见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大气受热的过程中,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小题3】【小题4】下图所示的常见热力环流模式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同类题4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的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D.乙处气候是因其位于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小题2】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同类题5
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和甲、乙、丙三地气候资料(气温曲线、降水柱状)。读图完成问题。(14分)
(1)甲、乙、丙三地最高气温都没有出现在6、7、8三个月,简析其原因。(2分)
(2)比较甲、丁两处河段的流量差异,并简析其原因。(6分)
(3)比较甲、乙两河段的水系特证差异,并指出其影响因素。(6分)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农业区位自然条件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