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采用该农业技术主要目的是 ( )
A.增强太阳光照
B.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C.增加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
D.降低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
【小题2】该农业技术保温的原理主要是 ( )
A.大棚材料增加了太阳辐射
B.大棚材料增加了地面辐射
C.大棚材料阻挡了地面辐射
D.大棚材料阻挡了大气逆辐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9-28 03:29: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作用增强。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中序号的正确顺序为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小题4】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
A.①增强
B.②不变
C.③减弱
D.④增强
同类题2
下列事象与地面辐射强弱相关性最小的是()
A.大气逆辐射
B.下垫面
C.岩浆活动
D.太阳辐射
同类题3
下图为“西北大西洋冬季浮冰南界分布图及格陵兰岛冰川上广泛出现的圆形孔洞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冬季浮冰南界西段位置偏南的主要原因是
A.寒流①势力弱
B.寒流③势力强
C.暖流②势力强
D.暖流④势力弱
【小题2】冰川上的圆形孔洞是因深色尘埃飘落冰面所致,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深色尘埃能
A.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减弱地面辐射的散失
C.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减弱大气逆辐射
同类题4
读青海省某县2018年12月12日—15日气温变化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日期
白天
夜晚
天气
风力
最高气温
天气
风力
最低气温
12日
晴
微风
8℃
晴
微风
-17℃
13日
晴
微风
4℃
晴
微风
-17℃
14日
晴
微风
2℃
晴
微风
-17℃
15日
晴
微风
1℃
晴
微风
-19℃
【小题1】影响该时段气温变化的因素有
①地面辐射 ②弱冷空气 ③强冷空气 ④冰雪融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2】该地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太阳高度大 ②白天气温高 ③大气稀薄 ④云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