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左图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昼夜气温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左图中两条曲线可以正确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B.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C.a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曲线表示昼阴夜晴
D.a曲线表示昼晴夜晴,b曲线表示昼阴夜阴
【小题2】对两图所示地理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b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③④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大
B.b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大
C.a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①②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小
D.a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0-16 01:09: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图表示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可推断()
A.①表示太阳逆辐射
B.②是地面短波辐射
C.③表示大气逆辐射
D.④是地面长波辐射
【小题2】①、④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削弱作用
C.地面辐射
D.大气保温作用
同类题2
临沂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__________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同类题3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时大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使农作物受损,甚至死亡的气象灾害。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集资料制作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霜期表”。据此回答下题。
纬度
23.5°N
30°N
40°N
45°N
霜期时长
5天
15天
55天
105天
【小题1】材料中不同地区霜期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小题2】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弱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同类题4
2019年新年伊始,我国南方遭遇了较大范围的雨雪天气。下图为此次雨雪天气结束天气放晴后,武汉某高中的校园景观图,图中河流一侧的河堤内积雪较多,但对岸河堤内却不见积雪,图中小汽车正驶上桥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现象及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道路上无积冰,但桥面有大量积冰--桥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B.道路上无积冰,但桥面有大量积冰--路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C.道路两旁的樟树受损明显--根系薄弱
D.道路两旁的樟树受损明显--枝叶茂盛
【小题2】图中桥梁两侧扶手用青石(又名石灰石)制作的主要原因是
A.青石质地坚硬,能长时间保存
B.青石内部结晶完整,纹理美观
C.青石更易雕琢,美观大方
D.青石地壳中储量少,名贵高雅
【小题3】据图推测图中小车最可能的行进方向和河流流向是
A.河流由西向东流
B.小汽车由北向南行驶
C.河流由南向北流
D.小汽车由东南向西北行驶
同类题5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经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吸收大部分
B.②午后2点达到最强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以短波辐射为主
【小题2】大气对①辐射的吸收作用主要表现在()
A.水汽吸收可见光
B.氮气吸收红外线
C.二氧化碳吸收蓝紫光
D.臭氧吸收紫外线
【小题3】青藏高原气温较同纬度低是因为()
A.①辐射弱
B.②辐射弱
C.③辐射弱
D.④辐射弱
【小题4】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主要和下列哪个过程相关()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小题5】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减弱,④增强
【小题6】2017年国庆期间多阴雨天气导致气温较低,其原因是()
A.云层增多,云的吸收能力增强,④减弱
B.云层较厚,云的辐射能力增强,③减弱
C.云层较厚,阻挡太阳辐射,②辐射减弱
D.云量增多,大气削弱作用增强,①减弱
【小题7】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