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上海深秋初冬季节多雾,近年来雾霾也时有发生。
读图回答:
【小题1】大雾形成的条件中与深秋初冬季节相关的是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形成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形成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形成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形成
【小题2】冬季,有时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其原理是
A.增强a
B.减弱b
C.增强c
D.减弱d
【小题3】发生雾霾时,右图中辐射强度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A.白天a和b增强
B.白天b和d减弱
C.夜晚a和c增强
D.夜晚c和d减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0-28 02:4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我国某城市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等温线空间分布示意图 (单位:℃)”,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该城市市区与郊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温差最大不超过4 ℃ ②温差最大不超过5 ℃
③只考虑温度因素N点近地面的风向为东南风
④只考虑温度因素N点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
⑤市区降水量小于郊区 ⑥市区降水量大于郊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小题2】造成该城市近地面等温线由市区向郊区有规律变化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人为热排放
B.城市建筑密度
C.工业活动
D.纬度差异
同类题2
读某技术员日记片断:“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里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在附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烧一堆一堆潮湿柴草,浓烟遮盖着田野”。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
A.春夏季,华北平原
B.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
C.5-9月份,三江平原
D.12月-次年3月,华北平原
【小题2】农民燃烧潮湿柴草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是
A.增温,增强太阳辐射
B.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
C.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
D.促进小麦生长,增加CO
2
含量
同类题3
2018阜12月29日,我国南部某地气温骤降,出现大雪天气。29日该地地面没有出现积雪.30日一早积雪开始形成,并逐渐加厚,眼前茫茫一片。下图是元旦前后该地逐日气温(四舍五入,取整数值)变化图,此期间该地各日最低气温出现在地方时7:00前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2月29日至30日期间,该地温度特点表现为
A.地面温度降低
B.大气温度升高
C.日温差保持不变
D.不会出现逆温
【小题2】图示期间,该地大气能见度最好的一天是
A.12月29日
B.12月31日
C.1月1日
D.1月3日
【小题3】元旦前后,该地昼长约为
A.9小时
B.10小时
C.11小时
D.12小时
同类题4
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和甲、乙、丙三地气候资料(气温曲线、降水柱状)。读图完成问题。(14分)
(1)甲、乙、丙三地最高气温都没有出现在6、7、8三个月,简析其原因。(2分)
(2)比较甲、丁两处河段的流量差异,并简析其原因。(6分)
(3)比较甲、乙两河段的水系特证差异,并指出其影响因素。(6分)
同类题5
地理原理分析题
(1)我国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丰富,但年平均气温却很低,试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简要分析其中原因?
(2)冬季时,我国北方寒冷,南方温暖,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时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试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对我国冬、夏季分别进行简要分析。(6分)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