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小题2】“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1-11 09:33: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同类题2
该图为“大棚农业”示意图,其顶棚的主要作用是
A.增强太阳辐射
B.增强地面辐射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增强大气辐射
同类题3
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连线正确的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
B.深秋至早春季节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里——大气的吸收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一空气中水汽含量高
同类题4
下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冬季高效利用太阳能提升室内温度的房屋模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冬季的白天,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小题2】该同学设计的房屋模型能够提升室内温度所利用的地理知识是
A.气流辐合下沉
B.大气环流
C.气流辐合上升
D.热力环流
同类题5
在冬季晴朗的夜晚,山区低地往往会出现较严重的霜冻现象.山区易出现“霜打平地”现象的原因是夜晚
A.谷底地面辐射强,散热快,气温低
B.山坡冷空气下沉到谷底,气温低
C.谷底CO
2
多,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
D.上空云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