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6年12月22日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升空。这提升了我国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能力。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高处不胜寒”直接相关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A.大气吸收①辐射减少
B.地面吸收②辐射增多
C.大气吸收③辐射增多
D.地面吸收④辐射减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01 07:04: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我国东北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0℃等温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2)与同纬度大陆西部相比,该地0℃等温线的纬度位置偏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中-3℃等温线有一段明显弯曲,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2
大气中
A.对流层大气中含有大量臭氧
B.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
C.天上的云多数是在平流层中飘着的
D.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人类通信
同类题3
“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放射性元素衰变
同类题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随着鄱阳湖面积缩小,湖畔出现了面积达20平方千米的沙山,一湖清水、金黄沙砾一起构成了黄绿相间的“山水沙漠”。2014年冬季,鄱阳湖再创历史最低水位,放眼望去,大片湖底就像一片北方的大草原。
(1)指出甲、乙两地年平均雾日数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沙山”的形成原因。
(3)为遏制鄱阳湖萎缩,有专家提出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修建大坝。你认为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同类题5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过程或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①——大气吸收
B.②——大气散射
C.③——大气反射
D.④——大气逆辐射
【小题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
A.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B.反射作用的强弱与云层的多少及厚度呈反比
C.太阳可见光中的红、橙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D.可见光不会受到任何削弱,可以全额到达地面并被吸收
【小题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中()
A.起主要作用的是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汽
B.实现了地面能量的“零散失”
C.降低了白天近地面的气温,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
D.地面辐射越强的地方,其大气的保温作用也越强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