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
_______
;③
_______
;④
_______
。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
_______
。
(3)运用上述原理,说明我国巴丹吉林沙漠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田地里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2-23 04:37: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8年11月14日早晨,江苏多地遭到浓雾锁城,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100米,部分高速封闭。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受浓雾影响
A.白天①增强
B.白天②增加
C.夜晚④增强
D.昼夜温差减小
同类题2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图。甲区域为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值区,但同时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最丰富地区;甲区域南部国家尼泊尔在2015年4月发生了8.1级强地震,造成巨大的损失。乙区域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但因其昼夜温差大,生产的哈密瓜、葡萄等水果质量上乘,远销国内外。
(1)简述甲区域夏季平均气温低的原因。
(2)简单说明甲区域南部地震多发的原因。
(3)概括甲区域和乙区域的耕地分布的共同特点。并说明其灌溉水源的主要补给方式。
(4)请说出乙区域的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地貌类型。
同类题3
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据图判断( )
A.当地时间14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该地该日的昼长约为14小时
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上午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同类题4
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与雾霾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地某日逆温层上界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地昼长10小时。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B.逆温层上界高度的变化前半夜比后半夜慢
C.逆温层上界高度影响空气对流运动的强弱
D.若该日有雾霾出现,则10时以后雾霾现象加重
同类题5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主要是因为( )
A.太阳辐射
B.大气散射
C.大气削弱
D.地面反射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