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据我国某地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秋分日北京时间14:10时,若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准噶尔盆地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小题2】若某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则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至日当地昼长约14 小时
B.夏至日当地正午日影朝南
C.当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为47°
D.冬季农业生产低温冻害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9-12 09:16: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的地方时
B.东八区区时
C.东经116度地方时
D.0时区区时
同类题2
(2017•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1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同类题3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片拍摄日期可能是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小题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同类题4
若北京时间为10:00,则全球新旧两天的日期分界线是
A.180° 30°E
B.180° 30°W
C.180° 0°
D.180° 90°E
同类题5
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当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或向后拨1秒。我国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时间基准实验室在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7时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了闰秒调整,出现了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出现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表明
A.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B.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C.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D.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小题2】此次闰秒调整前后一周内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B.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C.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D.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小题3】此次闰秒调整时,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美国中部时间)的高中生可以看到
A.朝霞映湖
B.烈日炎炎
C.夕阳西下
D.星斗满天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行星地球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