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中弧线K为某经线圈的局部,O为该经线圈圆心,M、N两地纬度相同,太阳光与该经线圈相切于M。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此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0°
B.90°-α
C.α
D.23.5°+α
【小题2】角α的数值变化范围是
A.0°~23.5°
B.0°~47°
C.23.5°~47°
D.47°~66.5°
【小题3】若M在北半球,则在角α逐渐变大过程中,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上海的白昼长度逐渐变短
B.黄赤交角的数值逐渐增大
C.重庆的白昼始终比北京长
D.杭州的日出时间逐渐提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2-30 06:05: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进入冬至时甲、乙、丙、丁四地昼夜长短状况,关于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由南向北的顺序是甲、丙、乙、丁
B.丙地纬度最低
C.丁地为南极点
D.甲、乙纬度度数相同,但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
同类题2
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这种现象称作“晨昏蒙影”,晨昏梦影带的宽带是18°(弧度)。日落后和日出前的两段“晨昏蒙影”连接,就会整夜不“黑”,被称作为“白夜”。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晨昏蒙影带的形成是由于
A.大气辐射
B.大气折射
C.大气散射
D.地面反射
【小题2】晨昏蒙影持续的时间
A.赤道上常年不变,约72分钟
B.夏至日从南极向北极越来越长
C.各纬度最长不会超过12小时
D.北京春秋分最短,二至日最长
【小题3】北极点出现白夜现象的时间是
A.春分之前
B.夏至前后
C.秋分之前
D.冬至前后
同类题3
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有天然卫星
②黄赤交角的存在
③地球的公转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小题2】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小题3】四地中纬度数相同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同类题4
读地球公转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B处的节气为
,日期为
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之后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
(2)图中距离近日点最近的是
处(写字母),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较
(快或慢),由C—D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为
。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北极圈出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E.牡丹江气候转暖
F.北半球各地正午日影均朝向北
同类题5
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如我国某地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秋分日北京时间14:10时,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四川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青藏高原
【小题2】该地秋分时,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变小
B.白昼开始变短
C.昼夜等长
D.和北京同时日出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行星地球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