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古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即一年七十二候。古人就根据这个编了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顺序表。春季花信风节选如下——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花柳;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成功举办34届。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例如棉花种植,华北是“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华中是“清明前,好种棉”。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传统的夏季先后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小暑等六个节气
B.“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这是写芒种的诗。芒种是在公历的五月末
C.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举办的时间是在公历的四月份
D.华北和华中种棉时间的差异,体现了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1-17 01: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题。
下图中能示意立冬这天南京(约32°N)太阳视运动的是( )
A.
B.
C.
D.
同类题2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如下图所示),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在黄道上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从立秋到立冬,惠州市可能出现( )
A.白昼时间不断变短
B.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C.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D.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小题2】下列节气中,惠州市的正午日影长度最接近且较长的是( )
A.春分与秋分
B.大雪与小寒
C.夏至与冬至
D.芒种与小暑
同类题3
日本山梨县下午某时刻,一湖畔惊现“钻石富士”奇景,翘首期待的游客与摄影爱好者得以一饱眼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游客观赏到这一美妙瞬间的地点可能位于左图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小题2】某摄影爱好者在左图中的e处也曾拍摄到“钻石富士”奇景,当地时间可能是
A.1月1日
B.3月21日
C.7月1日
D.12月11日
同类题4
下列地理事物中,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是
A.候鸟的南移北迁
B.中国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确定
C.树木的年轮宽度间隔不等
D.我国的河流自西向东流
同类题5
某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地观察日落景象,每一次他都用相机多次曝光后,再将多幅影像叠加起来,形成一幅日落重复曝光图。他在春分日拍摄日落景象,半月之后在原地又拍摄一次,将日落影象重叠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指出拍摄者位于图中最高楼的什么方位,以及能正确表示第二次拍摄到的影像是
A.东南方,甲
B.东北方,乙
C.西南方,甲
D.西北方,乙
【小题2】影像拍摄期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北极圈出现极昼
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华北地区进入雨季
D.海口正午日影变短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行星地球
地球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