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小题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
【小题2】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你能找出吗?   
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练习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小题1】从“确实”这个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两段话主要写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2019年春运

材料一:(春运概况)

2019年春运特指的是2019年度,春节假期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一次春运,时间从2019年1月21日(腊月十六)开始,到2019年3月1日(正月廿五)结束,共计40天,节前15天,节后25天。

2019年春运12306上线了“候补购票”功能,假期继续实施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 2018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19年春运工作的意见》显示预测,2019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其中,道路24.6亿人次,下降0.8%;铁路4.13亿人次,增长8.3%;民航7300万人次,增长12%;水运4300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今年春运期间的四大新变化也将令旅客归家途中的体验更为舒适便捷。2019年1月28日至2月3日(腊月廿三至腊月廿九)全国将迎来春运节前客流高峰。

材料二:(2019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表)

2019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表

日期

发送旅客

日期

发送旅客

日期

发送旅客

1月21日

953.2万

1月22日

894.2万

1月23日

908.5万

1月24日

935.4万

1月25日

1020万

1月26日

1042.5万

1月27日

1012.2万

1月28日

1037.7万

——

——

 

 

材料三:(春运寄语)

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车票,这头连着家人无限的思念和惦记,那头是游子归心似箭的步伐。希望所有的游子都能买到那张归家的车票。

【小题1】阅读以上材料,填一填。
(1)2019年春运将从____开始,到3月1日(正月廿五)结束,共计__天。
(2)从“2019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表”看,1月___日发送旅客量最大。
【小题2】2019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在出行方式方面,压力最小的将是(  )
A.道路B.铁路C.民航D.水运
【小题3】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春运假期继续实施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
B.今年春运期间的四大新变化将令旅客归家途中的体验更为舒适。
C.2019年腊月廿三至腊月廿九,全国将迎来春运节前客流高峰。
D.刘满的爸爸春节回家,建议他乘坐民航飞机回家,这样较为合适。
【小题4】“春运寄语”中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乡愁比作____,贴切而生动,我还能把乡愁比作________等。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开国大典(节选)

①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②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毳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③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一齐欢跃起来。

【小题1】选文写的是________的场面,作者按________顺序,略写________的情况,详写 ________和________的情况。
【小题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表现了大典开始前(   )
A.场面的宏大
B.广场的美丽
C.群众很激动
D.群众很高兴
【小题3】说说文中画线词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①直奔:________
②一齐:________
【小题4】第①自然段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故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小题1】在文中用“/”给这段话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意思:________
第二层意思:________
【小题2】请在文中画出群像描写部分,并画出个体描写部分,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写作方法中,我们把群像描写称做________的描写,把个体描称做________的描写。
【小题3】从文中对葛振林的描写中,我体会到他________之情。
【小题4】结合短文,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按文章《虎门销烟》内容填空,答题。

林则徐一声令下,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下盐巴,再把缴来的鸦片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小题1】这段话中工人们销毁鸦片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段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仿照这段话的写法,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小题1】形近字组词。
郊(______) 绕(______)阁(______)瑶(______)
效(______) 饶(______)搁(______)摇(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环绕(_______)  仿照(_______)  仿佛(_______)
【小题3】圆明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园组成,又称圆明三园。
【小题4】句子。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直线的句子在自然段中起(__________)作用。
【小题5】文段从(_________)的布局,(________)的建筑来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片段。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    )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小题1】在文中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小题2】文中划“   ”的句子写得很美,你能仿照句子的样子再写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划“    ”的是个_______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的作用。
【小题4】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从上文的这两段内容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在写它昔日的辉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小题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宏伟(______) 任意(______) 销毁(______) 笼罩(______)
【小题2】结合全文,用波浪线画出片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话。
【小题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果把画线句子中的“侵入”“闯进”改成“进入”“走进”,与原文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从“三千多名”“大火连烧三天”等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