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改变方法
-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同学称量5克木炭粉与氧化铜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的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除Cu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该物质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是___。
(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1)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除Cu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该物质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是___。
(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取50.00g某质量分数浓度的
溶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再向溶液中逐滴滴入18.25%的盐酸,产生
气体的质量(假设反应后
完全逸出)与所加的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计算原
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求NaOH溶液中通入
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及其质量.(保留两位小数)_________




(1)计算原

(2)求NaOH溶液中通入

某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三次实验(杂质不溶于水且与稀硫酸不反应),实验数据如表。
(1)分析实验数据,10 g合金中Fe的质量是_________ g。
(2)本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
(3)请分析第三次实验中,稀硫酸与合金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并说明理由。_______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合金的质量/g | 10 | 10 | 20 |
稀硫酸的质量/g | 100 | 120 | 100 |
氢气的质量/g | 0.2 | 0.2 | 0.2 |
(1)分析实验数据,10 g合金中Fe的质量是_________ g。
(2)本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
(3)请分析第三次实验中,稀硫酸与合金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并说明理由。_______
现有200g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可采取哪些方法?(要求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散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_______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散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_______
小王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以后,跟随老师进入实验室做相关实验,他发现当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溶液时,没有明显现象产生。小王查阅资料得知:当碳酸钠与盐酸以微粒比1:1反应时,会生成碳酸氢钠,不会产生二氧化碳。随后老师给了小王一包5g的碳酸钠样品粉末(其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杂质),要求小王对其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小王将这包粉末溶于足量水中配成56.76g溶液,充分搅拌后逐滴滴加7.3%的的稀盐酸,所加入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请写出AB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粉末中碳酸钠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点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_______________

(1)请写出AB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粉末中碳酸钠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点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_______________
(2017·山东菏泽)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科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后只知道是NaCl、NaOH、Na2CO3、NaHCO3溶液中的一种,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进行猜想) 猜想Ⅰ: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Ⅳ: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查阅资料) 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_______。
(进行实验)
(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_______。
(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
(获得结论) 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___,且已变质。

(进行猜想) 猜想Ⅰ: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Ⅳ: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查阅资料) 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_______。
(进行实验)
(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_______。
(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写出生成白色沉淀A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
(获得结论) 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___,且已变质。
某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为检验其纯度,小周取出 27g 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 100g 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 60g),每次充分反应、待气体充分溢出后,用天平称质量(如图),得到如下表数据。请计算: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 g。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 0.1%)_______
(3)关于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三位同学做法各不相同(如图)。判断谁的做法正确,并分析另两位同学的错误之处。
芳芳的解法:
明明的解法:
秀秀的解法:
_______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 5.4 | 5.4 | 5.4 | 5.4 | 5.4 |
电子天平的示数/g | 163.2 | 166.4 | 169.6 | 173.9 | 179.3 |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 0.1%)
(3)关于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三位同学做法各不相同(如图)。判断谁的做法正确,并分析另两位同学的错误之处。
芳芳的解法:

明明的解法:

秀秀的解法:

实验室常会产生含硫酸的废水,需经处理至中性。某兴趣小组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来处理酸性废水、定量测定废水。取酸性废水样品 100g,逐滴加入 5.6%的氢氧化钾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钾反应且不含硫酸钾)

(1)P 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 0.1%)。
(3)计算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 0.1%)。________

(1)P 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 0.1%)。
(3)计算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 0.1%)。________
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另取80克l9.6%的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_________7(选填”>”“=”或“<”)
(2)配制8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疏酸,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_______。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_________7(选填”>”“=”或“<”)
(2)配制8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疏酸,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