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最近浙江大学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全碳气凝胶(简称:碳海绵)”,它的密度仅为0.16毫克/厘米3,它不仅密度小,而且还具有高弹性、高隔热性和极强的吸附能力。如图是把一块约8厘米3的“碳海绵”立在桃花花蕊上,花蕊没有丝毫弯曲。那么这块“碳海绵”的质量约为_____;它对花蕊的压力约为__________。

从冰箱的冷冻室中取出一袋冰冻的汤圆,倒进一个碟子里,然后将碟子放在电子砰上,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电子砰的示数,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

从上表的数据中看出:冰冻汤圆拿出冰箱后,其质量开始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后保持不变。导致汤圆质量开始会增加的原因,其合理的解释是( )

从上表的数据中看出:冰冻汤圆拿出冰箱后,其质量开始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后保持不变。导致汤圆质量开始会增加的原因,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汤圆受热膨胀导致质量增加 |
B.汤圆受热内能增加导致质量增加 |
C.汤圆受热熔化导致质量增加 |
D.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或液化到汤圆上导致质量增加 |
右图为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要从b物质的溶液中析出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2)若要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a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不低于 ℃

(1)要从b物质的溶液中析出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2)若要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a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不低于 ℃
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
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

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

A.A | B.B | C.C | D.D |
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质量相等。现有物体丙分别放在物体甲上和浸没在液体乙中(液体没有溢出),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大于乙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若甲、乙和丙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ρ丙,则()


A.ρ甲可能等于ρ乙 | B.ρ丙一定大于ρ乙 | C.ρ丙可能小于ρ甲 | D.ρ丙一定小于ρ乙 |
一杯浓橘汁加了冰块后,刚好不会溢出,如果冰块完全融化,则 。
请做出判断,并用相关知识证明你推断的结论。
A.将会溢出 | B.液面会下降 | C.仍然刚好不会溢出 |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NH3+CO2+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H2O+CO2↑.
(1)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的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NH4C1先结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NH3+CO2+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H2O+CO2↑.
(1)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置换反应 | D复分解反应 |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的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
(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NH4C1先结晶的原因是
据报道,千岛湖底是一座旧城遗址,目前考古学家正在进行试探性发掘和打捞。在某次试探性打捞作业时,工作人员用绳子将实心物体从距水面12m 深处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到离水面还有1.5m深处的过程所用时间为42s,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90W。当物体完全被拉出水面时,让其静止,此时绳子的拉力F'=560N。不计绳子的重力和水的阻力。(水的密度
0=1.0×103kg / m3, g="10N/kg" )

求:(l)物体在水面下方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的拉力F ;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F浮;
(3)物体的密度
物。


求:(l)物体在水面下方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的拉力F ;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F浮;
(3)物体的密度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装置中所用液体为水银,如图所示.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若再向水银槽内倒入适量水银,槽内水银密度将_______,如果实验地点改在高山顶上进行,玻璃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将________,测量管内外液面高度差时不小心把玻璃管倾斜了,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