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
B.用手取砝码 |
C.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
D.估计物体质量后先放大砝码后放小砝码 |
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
C.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
D.读数时,指针偏向刻度盘右边 |
以下有关密度概念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块砖敲碎后,碎块的密度将变小 |
B.铁的密度比木块大,指的是铁的质量大于木块的质量 |
C.纯水密度为1.0×103千克/米3,表示1米3的纯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
D.空气的平均密度1.29千克/米3,可推测一间普通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10千克 |
某研究型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右图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可说明水的温度从8℃降低到2℃的过程中( )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 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
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 D.水密度一直变大 |
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跑掉)。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温度过高,糖会变焦,不但不甜,而且对人体还是有害的)。为此,在运用沸腾法去除糖汁水分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办法是()
A.用文火(小火焰)慢慢加热 | B.使糖汁液面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
C.用猛火加热,减少加热时间 | D.使糖汁液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
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_____的缘故。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不适应,体温上升而头痛、眩晕、恶心。通常情况下,在中暑患者身上擦一些酒精对中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称得物体的质量是12.4g,整理天平时,发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则物体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已知1g以下用游码)。
对放在水平桌面是的托盘天平进行调节时,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这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调节。用调平后的天平测一铁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该铁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