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为某农业区示意图,人们在该地利用湿地和湖泊建设很多水库,图中冲积扇最下部有泉水集中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泉水的水量年际变化小,其直接原因是
【小题2】下列为防止水库萎缩所采取的措施中,无明显作用的是

【小题1】该地泉水的水量年际变化小,其直接原因是
A.有湿地和水库的调节 | B.该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
C.有稳定的冰雪融水补给 | D.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
A.发展喷灌、滴灌农业 |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 D.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在近海滩涂、低河漫滩草层植被的优势种群,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其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不仅可用于造纸行业,近年来还可用于生物制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辽河三角洲芦苇分布区,20世纪70年代,该地苇场每年大约需要劳动力3万人.90年代末雇外来工人数达5万人。2004年前后芦苇收割开始普遍使用割灌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芦苇已成为该地重要的栽培经济作物。

(1)简析图示地区成为世界最大芦苇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2)说明芦苇近几年才成为该地栽培经济作物的原因。
(3)简述该地大力发展芦苇种植的意义。
(4)收割后的芦苇塘会在春节前后放火“炼塘”来提高产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在近海滩涂、低河漫滩草层植被的优势种群,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其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不仅可用于造纸行业,近年来还可用于生物制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辽河三角洲芦苇分布区,20世纪70年代,该地苇场每年大约需要劳动力3万人.90年代末雇外来工人数达5万人。2004年前后芦苇收割开始普遍使用割灌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芦苇已成为该地重要的栽培经济作物。

(1)简析图示地区成为世界最大芦苇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2)说明芦苇近几年才成为该地栽培经济作物的原因。
(3)简述该地大力发展芦苇种植的意义。
(4)收割后的芦苇塘会在春节前后放火“炼塘”来提高产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一项数据显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近30年来,湖区面积已由1920平方公里扩大到1980平方公里,而同期鄱阳湖的面积则不断地缩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纳木错湖面积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鄱阳湖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3】鄱阳湖面积不断缩小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有( )
①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化幅度加大 ②注入长江水减少,洪涝灾害减轻③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 ④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小题1】导致纳木错湖面积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 B.人工清淤扩建 |
C.地壳下沉 | D.退耕还湖 |
A.全球变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
B.过度引水灌溉,水污染严重 |
C.地壳抬升,湖盆面积缩小 |
D.泥沙大量淤积,围湖造田 |
①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化幅度加大 ②注入长江水减少,洪涝灾害减轻③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 ④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典型的原始海岸湿地之一,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
要因素,其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景观自然演变的过程和方向,下图示意江苏省不同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
推进的距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时期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
【小题2】与如东相比,射阳、大丰、东台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主要原因有
①洋流作用②河流作用③风力影响④海岸线形状
【小题3】江苏滨海湿地围垦过程中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可能是
要因素,其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景观自然演变的过程和方向,下图示意江苏省不同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
推进的距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时期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
A.射阳段推进距离最大 |
B.东台段推进速度最快 |
C.1979~1991年推进最快 |
D.2003~2015年推进最慢 |
①洋流作用②河流作用③风力影响④海岸线形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建设用地 | B.水产养殖 | C.水稻田 | D.牧场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示西南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
【小题2】图中P湖周边耕地不足,人地关系矛盾尖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②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④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小题1】若图示西南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
A.湖泊萎缩,洪涝更加频繁 |
B.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
C.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
D.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
①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②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④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材料二 南四湖湖盆狭长,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析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3)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材料二 南四湖湖盆狭长,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析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3)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16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大面积的棉田灌溉,使咸海湖面锐减为原来的1/10。过量引河水灌溉农田,导致冬春季节当地沙尘暴频发,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被称为“白风暴”。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略图。

(1)判断1960年咸海东、西两岸坡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分析咸海周边地区“白风暴”的形成原因。
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大面积的棉田灌溉,使咸海湖面锐减为原来的1/10。过量引河水灌溉农田,导致冬春季节当地沙尘暴频发,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被称为“白风暴”。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略图。

(1)判断1960年咸海东、西两岸坡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分析咸海周边地区“白风暴”的形成原因。
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的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喻为
“地球之肾”。湖泊、沼泽、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等都属于湿地范畴。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 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
“地球之肾”。湖泊、沼泽、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等都属于湿地范畴。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 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海洋滩涂是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是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下列关于滩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滩涂呈带状连续分布于大陆边缘 | B.滩涂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 |
C.滩涂不是一个国家的领土部分 | D.滩涂本身蕴藏着各种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几乎没有矿产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