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荒漠化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小题2】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小题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1月至2月 | B.3月至5月 | C.6月至9月 | D.10月至12月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芦苇湿地具有生态和经济价值。自2002年7月始,黄河三角洲开始实施芦苇湿地恢复工程,主要通过筑坝修堤,在雨季和黄河丰水期蓄积淡水,旱季则引黄河水补充,以淡压碱,扩大芦苇湿地面积。
湿地水质检验结果

注:化学耗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单位为mg/l
分析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恢复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芦苇湿地具有生态和经济价值。自2002年7月始,黄河三角洲开始实施芦苇湿地恢复工程,主要通过筑坝修堤,在雨季和黄河丰水期蓄积淡水,旱季则引黄河水补充,以淡压碱,扩大芦苇湿地面积。
湿地水质检验结果

注:化学耗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单位为mg/l
分析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恢复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环境保护】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中浩渺无垠的洞庭湖,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它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2600平方公里,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图9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说明洞庭湖面积缩小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中浩渺无垠的洞庭湖,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它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少,由最大时的约6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2600平方公里,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图9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说明洞庭湖面积缩小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尔盖草原旧称松潘草地。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远征难”,走过人烟罕至的松潘草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张爱萍将军所写的“绿原无垠漫风烟,蓬蒿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正是当年红军过草地的真实写照。若尔盖草原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分布区。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又称草炭或泥煤,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若尔盖沼泽萎缩,土地板结硬化,风沙蔓延。下图示意若尔盖草原位置。

(1)分析若尔盖草原形成沼泽的原因。
(2)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上的绿地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3)指出若尔盖沼泽风沙蔓延的治理措施。
若尔盖草原旧称松潘草地。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远征难”,走过人烟罕至的松潘草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张爱萍将军所写的“绿原无垠漫风烟,蓬蒿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正是当年红军过草地的真实写照。若尔盖草原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分布区。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又称草炭或泥煤,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若尔盖沼泽萎缩,土地板结硬化,风沙蔓延。下图示意若尔盖草原位置。

(1)分析若尔盖草原形成沼泽的原因。
(2)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上的绿地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3)指出若尔盖沼泽风沙蔓延的治理措施。
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约旦河(图中甲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在过去的50年间,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从约旦河及其支流转移了大量的水用于饮用和农业灌溉。死海是地球上盐度最高的湖泊,且上空多浓雾。近年来图中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下图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等降水量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死海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点是
【小题2】造成死海南北分裂,南部出现盐滩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入湖河水减少③降水少,蒸发旺盛④湖底地势北高南低

【小题1】死海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点是
A.北部盐度高于南部 | B.西部盐度高于东部 |
C.表层盐度夏季高于冬季 | D.表层盐度高于底部 |
①围湖造田②入湖河水减少③降水少,蒸发旺盛④湖底地势北高南低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填水利工程38公里;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水利发电工程,2006年5月,全长约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鱼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鱼类的群落结构动态直接反映湿地环境及外部驱动力的变化。三峡大坝运行后,长江中游江湖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西洞庭湖地处洞庭湖西部,是受此变化影响最为直接的区域之一。

(1)试列举三峡大坝建设的积极意义。
(2)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试分析三峡工程移民难度大、费用高的原因。
(3)三峡大坝运行后10年间,西洞庭湖鱼类多样性星现下降趋势,肉食性鱼类、中上层鱼类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填水利工程38公里;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水利发电工程,2006年5月,全长约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鱼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鱼类的群落结构动态直接反映湿地环境及外部驱动力的变化。三峡大坝运行后,长江中游江湖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西洞庭湖地处洞庭湖西部,是受此变化影响最为直接的区域之一。

(1)试列举三峡大坝建设的积极意义。
(2)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试分析三峡工程移民难度大、费用高的原因。
(3)三峡大坝运行后10年间,西洞庭湖鱼类多样性星现下降趋势,肉食性鱼类、中上层鱼类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17年4月1日,中央决定将位于白洋淀周边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下图为白洋淀及周围地区地理简图。

简述白洋淀湿地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2017年4月1日,中央决定将位于白洋淀周边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下图为白洋淀及周围地区地理简图。

简述白洋淀湿地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小题2】近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小题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底沙砾石广布,水质好 | B.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高 | D.湖滩面积大,水浅,食物较为丰富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 B.围湖造田 |
C.气候变干,湖泊水位降低 |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国务院批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及鄱阳湖湖区示意图。

材料二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和常规意义上的沙漠不同,它的形成须具备丰富的沙源、植被稀疏、旱季和风季重合等条件。上图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
材料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个县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
(1)结合外力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图中M地“天漠”的形成过程。
(2)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为实现生态经济的战略定位,请就该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国务院批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及鄱阳湖湖区示意图。

材料二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和常规意义上的沙漠不同,它的形成须具备丰富的沙源、植被稀疏、旱季和风季重合等条件。上图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
材料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个县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
| 1995年 | 2000年 | 2005年 | 2010年 |
城市化率(%) | 14.2 | 16.6 | 17.9 | 18.3 |
工业化率(%) | 27.7 | 33.7 | 34.8 | 46.4 |
(1)结合外力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图中M地“天漠”的形成过程。
(2)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为实现生态经济的战略定位,请就该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