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农作物的生长期需水量大且需求稳定;据图分别分析广州和诺克斯维尔两地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2)两条河流都主要靠降水补给,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两条河流航运条件的共同特点?

(1)从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农作物的生长期需水量大且需求稳定;据图分别分析广州和诺克斯维尔两地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2)两条河流都主要靠降水补给,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两条河流航运条件的共同特点?
图为某假想陆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适合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是()
【小题2】水分条件最差的地点是()
【小题3】1月份多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
【小题4】②所在的自然带边界地带而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小题1】适合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冰川消退 | B.湿地破坏 | C.土地荒漠化 | D.水土流失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C河长度及流域面积远小于黄河,但多年平均径流量却大于黄河,试简要分析其成因。
(2)图中C河流水运发达,请分析原因。
(3)B湖所在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与东北平原相比其农业发展有何有利条件?

(1)图中C河长度及流域面积远小于黄河,但多年平均径流量却大于黄河,试简要分析其成因。
(2)图中C河流水运发达,请分析原因。
(3)B湖所在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与东北平原相比其农业发展有何有利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郑州自古就有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现在是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中国三大邮政枢纽之一。
(1)读图2描述该地区地势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7分)
(2)比较MN河段(图1)与PQ河段(图2)水文特征的差异。(8分)
(3)分析A地(图1)发展河谷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12分)
(4)简述郑州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郑州自古就有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现在是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中国三大邮政枢纽之一。
(1)读图2描述该地区地势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7分)
(2)比较MN河段(图1)与PQ河段(图2)水文特征的差异。(8分)
(3)分析A地(图1)发展河谷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12分)
(4)简述郑州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及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Q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S水利枢纽是新中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对黄河下游发挥了防洪、清淤、供水等巨大作用。W地区是我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1)分析Q山脉物种丰富的原因。
(2)分析S水利枢纽的蓄水对W河流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3)试评价H地区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条件。
Q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S水利枢纽是新中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对黄河下游发挥了防洪、清淤、供水等巨大作用。W地区是我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1)分析Q山脉物种丰富的原因。
(2)分析S水利枢纽的蓄水对W河流域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3)试评价H地区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条件。
【加试题】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下图为2003~2008年中亚部分湖泊水位变化曲线图。下表为2003~2008年喀拉湖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变化。

(1)比较喀拉湖和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的差异,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咸海面积变化对区域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列举流域内农业生产在水资源持续利用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3)分别计算5月1日图中甲(58°20'E,39°06'N)、乙(69°20'E,41°20'N)两城的地方时差和正午太阳高度差。
材料一: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下图为2003~2008年中亚部分湖泊水位变化曲线图。下表为2003~2008年喀拉湖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变化。

(1)比较喀拉湖和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的差异,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咸海面积变化对区域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列举流域内农业生产在水资源持续利用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3)分别计算5月1日图中甲(58°20'E,39°06'N)、乙(69°20'E,41°20'N)两城的地方时差和正午太阳高度差。
读“南美洲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M河上船舶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2】与图示F地相比,E地年均气温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3】M河所在国家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小题1】图示M河上船舶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落差大,水流急,行船风险大 |
B.径流季节变化大,枯水期长,通航时间短暂 |
C.该地区人烟稀少,经济落后,航运需求量小 |
D.为保护河流生态,当地政府限制了行船数量 |
A.纬度位置 | B.年降水量 | C.地势 | D.洋流 |
A.甘蔗 | B.水稻 | C.苹果 | D.玉米 |
读南美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D地区中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
【小题2】B河段每年1月河流流向可能为
【小题3】C、D地区都有葡萄种植,但C地区种植葡萄经济效益不如D地区,其不利条件主要是

【小题1】D地区中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
A.雨水 | B.湖泊水 | C.地下水 | D.冰雪融水 |
A.自东向西 | B.自西向东 | C.自北向南 | D.自南向北 |
A.地质条件复杂 | B.水源缺乏 | C.生产技术落后 | D.劳动力不足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喜冷凉、低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块茎生长适温
为16~18℃,温度高于25℃,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适温15~25℃,超过39℃停止生长。的的喀喀湖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
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处的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湖面周期性涨落明显。湖区流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口密度小,湖泊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的作物除马铃薯外,其余基本种植从事动物饲养的饲料。湖区气候凉爽,年降水量约600~700mm,干湿季节极其分明,养育了该区域丰富的高山草场,为地方政府借鉴青藏高原发展放牧业提供了条件。下图为的的喀喀湖的位置和范围。

(1)说明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2)解释的的喀喀湖为淡水湖的原因。
(3)分析的的喀喀湖区种植饲料的条件。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的的喀喀湖区域引进青藏高原牦牛发展畜牧业不可行的理由。
问题②:推测的的喀喀湖区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马铃薯喜冷凉、低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块茎生长适温
为16~18℃,温度高于25℃,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适温15~25℃,超过39℃停止生长。的的喀喀湖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
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处的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湖面周期性涨落明显。湖区流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口密度小,湖泊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的作物除马铃薯外,其余基本种植从事动物饲养的饲料。湖区气候凉爽,年降水量约600~700mm,干湿季节极其分明,养育了该区域丰富的高山草场,为地方政府借鉴青藏高原发展放牧业提供了条件。下图为的的喀喀湖的位置和范围。

(1)说明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2)解释的的喀喀湖为淡水湖的原因。
(3)分析的的喀喀湖区种植饲料的条件。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的的喀喀湖区域引进青藏高原牦牛发展畜牧业不可行的理由。
问题②:推测的的喀喀湖区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17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还应。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如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赎回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5分)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如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赎回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