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共同有利因素是
A.两地夏季均光热充足 |
B.两地夏季均降水丰富 |
C.两地土壤类型一致,均比较肥沃 |
D.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均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
徐闻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农业人口近80%。“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徐闻的甘蔗是“汉代赵飞燕”,高挑苗条;徐闻的菠萝是“唐代杨玉环”,肥硕丰满。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徐闻县菠萝与甘蔗两农产品种植的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形成的原因是
【小题2】徐闻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小题1】徐闻县菠萝与甘蔗两农产品种植的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盐碱化、降水少 | B.光照不足、纬度低 |
C.多大风、昼夜温差大 | D.旱涝灾害、季风不稳定 |
A.扩大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
B.增加农产品的种类,发展多种经营 |
C.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
D.应提高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满足当地市场对粮食的需求 |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小题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3】丁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小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光照 | B.水分 | C.坡度 | D.温度 |
A.青稞 | B.小麦 | C.水稻 | D.茶叶 |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炼的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图为我国野生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散点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青蒿素含量出现明显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下列省区中最适宜人工种植青蒿的是

【小题1】导致青蒿素含量出现明显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土壤 | C.水源 | D.气候 |
A.黑龙江 | B.重庆 | C.山东 | D.陕西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发展农业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
【小题2】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小题1】该地区发展农业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
A.劳动力不足 | B.技术落后 |
C.市场狭小 | D.水源不足 |
A.光照 | B.水源 | C.地形 | D.土壤 |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云南昆明的花卉——水源 | B.江南丘陵的茶树——气候 |
C.海南岛的天然橡胶——土壤 | D.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地形 |
读“我国1978—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
【小题2】引起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小题1】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
A.商品粮基地 | B.都市农业 | C.牧业 | D.水产业 |
A.气候变化 | B.城市化 | C.国家粮食政策 | D.生产技术 |
海水稻是正在研究阶段的水稻新品种。它耐盐碱,能在海水灌溉条件下生长,未来产量可望达到200—300千克/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耐盐碱野生稻相比,海水稻单产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小题2】我国适宜种植海水稻的地区可能位于
【小题1】与耐盐碱野生稻相比,海水稻单产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 | B.劳动力 | C.科技 | D.土壤 |
A.太行山区 | B.华北平原 | C.青藏高原 | D.四川盆地 |
读中国农业十二五期间“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甘肃、新疆主产区农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小题2】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

【小题1】甘肃、新疆主产区农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A.水热资源丰富 |
B.光照条件充足 |
C.劳动力资源丰富 |
D.农业技术先进 |
A.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
B.不断开垦荒地,扩大农业用地规模 |
C.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
D.全面推广浸灌方式,改善粮食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