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材料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还是高于正常范围。
材料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其他县(市、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31281654人,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属于省外的为21498798人,省内的为97828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其中省外人口增加6433920人,增长42.71%。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是
、 、 。(选答三点,6分)
(2)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 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4分)
(3)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 阶段,此阶段对应出现了 的现象。(4分)
(4)根据资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0年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从第三位跃居第一位,而河南省却从第一位退至第三位?(4分)
材料一:《第一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材料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还是高于正常范围。
材料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其他县(市、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31281654人,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属于省外的为21498798人,省内的为978285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其中省外人口增加6433920人,增长42.71%。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是
、 、 。(选答三点,6分)
(2)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 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4分)
(3)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 阶段,此阶段对应出现了 的现象。(4分)
(4)根据资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0年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从第三位跃居第一位,而河南省却从第一位退至第三位?(4分)
下表是上海2009年户籍人口统计结果。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海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小题2】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上海市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鼓励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妇生二胎。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0.662 | 0.764 | -0.102 |
【小题1】上海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高—高”模式 | B.“高—高—低”模式 |
C.“高—低—高”模式 | D.“低—低—低”模式 |
A.晚婚晚育 | B.婚俗习惯 | C.人口政策 | D.宗教信仰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新华社2011年1月14日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今年春运发送旅客人数超过28.5亿。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2分)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6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 。(6分)
(4)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2分)
材料一 新华社2011年1月14日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今年春运发送旅客人数超过28.5亿。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2分)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6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 。(6分)
(4)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2分)
下图 9 是 2000~2010 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小题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小题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少 |
B.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
C.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
D.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减少 |
A.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
B.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
C.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入多于迁出 |
D.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
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材料二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三 据2007年6月份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透露:中国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为了挖掘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应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改革,消除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
(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2分)
(2)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6分)
(3)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4分)
材料一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材料二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三 据2007年6月份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透露:中国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为了挖掘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应加快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改革,消除各种阻碍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制度性障碍。
(1)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2分)
A.由城市到乡村 | B.由城市到城市 |
C.由乡村到城市 | D.由乡村到乡村 |
(3)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4分)
(2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一江两河”及拉萨、日喀则、那曲三地某年老年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和少儿抚养比
(人口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图。

材料二 西藏传统农牧业依托生态资源创造经济财富,但破坏了珍贵的生态资源。目前,西藏民族手工业迅猛发展,如牛角梳、藏纸(由树皮和一种叫狼毒草的有毒性的野草制成)、卡垫(用牛皮、青稞秆或干草等制成)、邦典(毛织围裙)等,其生产和消费基本融入到生态循环之中,将大量农业人员从农牧业生产中转移出来。
材料三 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左右,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通车仪式在波密至墨脱县80公里处举行,宣告中国最后一条未通公路的县正式通车。下图为墨脱旅行景点示意图。

(l)分析决定少儿抚养比高的最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与拉萨相比那曲人口抚养比高,列举其导致社会负担过重的具体表现。(7分)
(2)简析西藏羊八井开展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6分)
(3)分析西藏大力发展传统民族手工业的积极意义。(6分)
(4)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墨脱县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6分)
(5)推测游客在墨脱旅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4分)
材料一 西藏“一江两河”及拉萨、日喀则、那曲三地某年老年抚养比



材料二 西藏传统农牧业依托生态资源创造经济财富,但破坏了珍贵的生态资源。目前,西藏民族手工业迅猛发展,如牛角梳、藏纸(由树皮和一种叫狼毒草的有毒性的野草制成)、卡垫(用牛皮、青稞秆或干草等制成)、邦典(毛织围裙)等,其生产和消费基本融入到生态循环之中,将大量农业人员从农牧业生产中转移出来。
材料三 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左右,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通车仪式在波密至墨脱县80公里处举行,宣告中国最后一条未通公路的县正式通车。下图为墨脱旅行景点示意图。

(l)分析决定少儿抚养比高的最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与拉萨相比那曲人口抚养比高,列举其导致社会负担过重的具体表现。(7分)
(2)简析西藏羊八井开展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6分)
(3)分析西藏大力发展传统民族手工业的积极意义。(6分)
(4)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墨脱县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6分)
(5)推测游客在墨脱旅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4分)
“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较大。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结构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对图中表达信息正确的描述是
【小题2】依据图中信息,未来30年内,我国应
①鼓励生育,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②加快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④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小题1】对图中表达信息正确的描述是
A.图中显示了我国在今后10年内劳动力最缺乏 |
B.我国的人口红利最大值大约在2011年 |
C.0~14岁人口比例仍将在今后5年内大幅下降 |
D.老龄人口比重在今后10年间上升最快 |
①鼓励生育,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②加快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④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表中国家,退休年龄标准明显有别于其它三个国家的是
【小题2】欧洲部分国家计划进一步延长退休年龄,原因是
国家 | 现行标准(岁) | 调整退休年龄 目标(岁) | |
男 | 女 | ||
瑞士 | 65 | 64 | |
巴西 | 60 | 55 | |
英国 | 65 | 60 | 67 (2028年) |
意大利 | 65 | 60 | 65 (2018年) |
【小题1】表中国家,退休年龄标准明显有别于其它三个国家的是
A.瑞士 | B.巴西 | C.英国 | D.意大利 |
A.人口增长过快 | B.人口数量过大 |
C.人口外迁增多 | D.人口老龄化严重 |
读“人口迁移率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②阶段最有可能是
【小题2】③和④阶段人口迁移率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1】图中②阶段最有可能是
A.狩猎文明阶段 | B.农业文明阶段 |
C.工业文明阶段 | D.生态文明阶段 |
A.自然环境 | B.国家政策 | C.经济因素 | D.宗教政治 |
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Ⅳ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小题2】Ⅱ阶段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小题1】Ⅳ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A.缓慢增长 | B.加速增长 | C.增长减缓 | D.保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