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五原地处内蒙古河套腹地,诗句中”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描述的景象反映了:( )


A.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C.非地带性规律 |
D.河套地区距海较远 |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字母D代表的自然带是:
【小题2】F自然带在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较大陆西岸要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小题3】图中自然带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1】图中字母D代表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热带草原带 |
D.热带沙漠带 |
A.大陆东岸是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B.大陆东岸地处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
C.大陆西岸沿岸为寒流,降温减湿,使F自然带难以向高纬延伸 |
D.大陆西岸地势较高,降水较少,F自然带发育范围小 |
A.B与G | B.C与G | C.H与K | D.C与H |
读我国某山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可能位于
【小题2】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小题3】下列四地中,年温差最小的是

【小题1】该山可能位于
A.吉林省 | B.云南省 | C.河南省 | D.福建省 |
A.l月份在400米以下皆出现逆温现象 |
B.海拔越高气温递减率越小 |
C.该山山顶可能有冰川 |
D.7月气温递减率海拔约400米以下最小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北半球自然带随纬度和高度分异的理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是______带,它在5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______米。
(2)自然带②中的动物南迁代表的季节是______。
其分布的纬度位置大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的气候类型有______和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侧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陆西侧的典型植被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⑤所在的自然带在非洲分布的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形区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然带①是______带,它在5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______米。
(2)自然带②中的动物南迁代表的季节是______。
其分布的纬度位置大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的气候类型有______和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侧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陆西侧的典型植被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⑤所在的自然带在非洲分布的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形区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列问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 交通通道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一带”将重点推进中国西部与沿边国家地区在公路、铁路等交通网上的对接与合作;“一路”主要构建航道运输与东南亚、南亚等丝路沿岸国家的港口群建设。
(1)陆上丝绸之路自欧洲到中国新疆地区的自然带依次为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该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2)“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A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端B地区乳畜业发达,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 。
(3)“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将提升沿海港口的经济价值,其价值取决于自然条件、 、 等因素。
(4)图中C地(北纬28.2度,东经84.7度)2015年4月25日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简述减轻地震损失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 “一带一路” 交通通道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一带”将重点推进中国西部与沿边国家地区在公路、铁路等交通网上的对接与合作;“一路”主要构建航道运输与东南亚、南亚等丝路沿岸国家的港口群建设。
(1)陆上丝绸之路自欧洲到中国新疆地区的自然带依次为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该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2)“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A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端B地区乳畜业发达,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 。
(3)“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将提升沿海港口的经济价值,其价值取决于自然条件、 、 等因素。
(4)图中C地(北纬28.2度,东经84.7度)2015年4月25日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简述减轻地震损失的主要措施。
肯尼亚山是一座横跨赤道的火山,下图为其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图中( )


A.主要致雨东南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B.降雨量与山地的海拔高度呈正相关 |
C.山地西北坡干燥森林带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
D.热带草原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某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题。

【小题1】该山地可能位于()
【小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小题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可能受()

【小题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南半球温带地区 |
B.北半球温带地区 |
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
A.与沿海到内陆的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相似 |
B.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相似 |
C.在高纬度地区最明显 |
D.毫无规律可循 |
A.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
B.深居内陆 |
C.西风带影响 |
D.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
左图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右图为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
(2)自然景观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__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
(3)乙、丙两地中, 纬度较低。
(4)分析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
(2)自然景观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__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
(3)乙、丙两地中, 纬度较低。
(4)分析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山地M被称为“赤道雪峰”,它是()
【小题2】山地M山麓地带的植被景观是()
【小题3】湖泊L西岸地区降水远多于东岸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1】山地M被称为“赤道雪峰”,它是()
A.乞力马扎罗山 | B.德拉肯斯山 |
C.阿特拉斯山 | D.比利牛斯山 |
A.热带雨林 | B.热带稀树草原 |
C.热带荒漠 | D.常绿阔叶林 |
A.地形地势 | B.低纬信风 |
C.赤道低气压 | D.植被状况 |